外匯儲備的概念是什么?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外匯儲備,關于外匯儲備的概念和解釋。
外匯儲備是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由國家中央銀行以外幣儲備的形式所持有的資產總和。外匯儲備的形式有很多,一般包括現金、存款、債券、國庫券和其他政府債券等。這些外匯儲備除了可以作為支付途徑外,還可以用于清償國際收支逆差,從而確保本國貨幣匯率的相對穩定。
在世界各國中,央行持有大量外匯儲備是一種普遍的做法。由于美元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貨幣,因此,大部分外匯儲備都是以美元的方式持有的。作為外匯儲備的另一種選擇就是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它囊括了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在內的五種流通占比最高的貨幣,從本質上來說,持有SDR與直接持有相應外幣是一樣的。
外匯儲備的作用有哪些?
1、調節國際收支平衡,保障對外支付能力。
美元是世界上主要的交易工具,一些外貿企業必須要進行外幣兌換,因此儲存外匯儲備,能讓這些企業“有幣可換”。
2、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比如說當人民幣貶值的時候,就需要拋售人民幣,儲存美元;當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就要拋售美元,通過政策干預,穩定人民幣的價格。
3、維護人民幣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通過第二條,穩定本國匯率后,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信譽才會提高,才能提高對外融資的能力。
4、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能力。
儲存一定的外匯儲備對一個國家的國際貿易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能提高綜合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