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離率是測量股價偏離均線大小程度的指標,當股價偏離市場平均成本太大,都有一個回歸的過程,即所謂的“物極必反”。
乖離率BlAS是移動平均線衍生的指標。是依附于移動平均線的指標,無移動平均線,則無乖離率。
移動平均線只能用來判斷趨勢,無法預測股價高低點,而乖離率BIAS即可用來測試高低點。
乖離率具有五大分析原理
1.區間原理
乖離率BIAS可以預測股價波段的高低點。
2.趨勢原理
乖離率BIAS加上一移動平均線,可看出股價趨勢。
3.領先原理
將乖離率BlAS看成K線與移動平均的關系,可領先K線出現買賣信號。
4.背離原理
依BIAS之背離,可測多空力道的強弱。
5.共振原理
通過將不同周期的乖離率BlAS合并使用,可以研判中長線的頂底行情。
乖離率表現個股當日收盤價與移動平均線之間的差距。當股價的正乖離擴大到一定極限時,表示短期獲利越大,則獲利回吐的可能性越高;當股價的負乖離擴大到一定極限時,則空頭回補的可能性越高。
股價與乖離率究竟達到何種程度的百分比才算是買進或是賣出的時機,不同市場、時期、周期及移動平均線算法所得出的乖離率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偏離的大小及行情的強弱而定。在多頭行情中,會出現許多高價,太早賣出會錯失一段行情,可于先前高價之正乖離率點賣出,反之,在空頭市場時,也會使負乖離率加大,可于前次低價之負乖離時買進。
乖離率究竟達到何種程度才是買進機會,下列法則可以提供大致參考:
1.6日乖離率小于-4%是買進時機,大于+4.5%是賣出時機。
2.12日乖離率小于-5.5%是買進時機,大于+6%是賣出時機。
3.24日乖離率小于-8%是買進時機,大于+9%是賣出時機。
由于個股的特性不同,投資者還需要進一步測算出適合個股行情的最佳極限買賣值。
區間原理應用的核心原則:每種股票或指數的歷史區間性是不完全相同的。由于股價是由投資者的行為所造成的,它會在某種程度上不斷重復一定的模式。表現于股價上,即是股價漲得越高,追高買盤的越少,而持股者已有一定的獲利水準,會有賣出的動作;股價跌得越深,持股者殺跌意愿降低,賣盤壓力減輕,而逢低買盤漸增。而BLAS即在測此臨界點,也就是股價“物極必反”的特性。
由于BIAS指標是自移動平均線而來,而移動平均線葛蘭碧八大法則中,有四條法則與BIAS有關:
1.股價漲高,偏離均線太遠,會朝移動平均線拉回。
2.股價跌深,偏離均線太遠,會朝移動平均線拉回。
3.當漲勢中,股價拉回觸及或跌破上升的移動平均線,是買點。
4.當跌勢中,股價反彈觸及或穿越下跌的移動平均線,是賣點。
上述四條法則中的l、2兩條法則是乖離率的應用技巧;而3、4兩條法則表現在BIAS公式中,即分子部分為(收盤價-收盤價的N日簡單移動平均),Bl-AS觸及零軸,可得乖離率為零。如果在漲勢中,BIAS拉回近零軸是買點;在跌勢中,BIAS反彈近零軸是賣點。
依過去的BIAS的極大值、極小值來預測股價未來之高低點,也就是源于過去的歷史軌跡來做高低點的預測,而這過去BIAS歷史的高低點即是該股的乖離區間,即以間性;能有區間性,即可測知相對的風險與報酬。但需要注意的是每種股票或指數的歷史區間性是不完全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