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作為一個擴張的全球企業,放棄美國這個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市場,對于希望在明年做到全球第一的華為來說,是一個不明智的決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華為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呢?
據悉,華為決定全數撤裁在美國包括華盛頓特區及華盛頓州等共有3處辦公場所,雖然華為方面正式對外回應稱:“此消息并不屬實”。這也意味著華為不會輕易的放棄美國市場。因為,華為在今年第二季度,超越了蘋果公司,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機制造商。所以,如果華為想超過三星奪取智能手機的第一名,打開美國市場就顯得格外重要。
不過,華為在美國的業務開展卻并不順利。早在6年前,美國國會就發表報告聲明稱華為設備會對美構成國家安全威脅,令其禁止在美國銷售電信設備。而在今年年初,華為打算重返美國市場,但最終因為美國政府的阻撓而告吹。
所以,現在的華為在美國基本沒啥業務,即使全面退出美國市場也并不奇怪。而華為官方的回應,只是不愿意把話說死了,必竟將來有機會還要重返美國這個大市場。因為,只要美國政府放開對華為的限制,華為就有可能把生意做到美國的各個城市。
事實上,美國是一個非常誘人的市場,龐大的市場規模和高端的用戶人群,意味著強大的消費能力。沒有任何人愿意放棄這樣好的一塊市場。但是,華為眼下在美國很難爭取很大的市場空間,目前也只能是選擇戰略性放棄這個雞肋市場。
眾所周知,現在華為在美國已經是舉步維艱,運營商這個美國主要渠道被堵死以后,就只能在亞馬遜等電商賣些小產品。目前,除了美國外,澳大利亞已經禁止通訊類企業購買華為的電信設備,而英國則以“危害國家網絡安全”為由,展開了對于華為的調查。
而華為現在加快出海步伐,主要是面向俄羅斯、拉美市場等地的發展。而我們認為,華為的職能部門、研發機構撤不撤離美國市場更多的是象征性的,不會對華為在全球業務造成任何的影響:
第一,華為要想進入美國手機和電信這二大市場并不容易。手機市場業務拓展受到阻撓。今年發布的旗艦機P20系列也未能進入美國市場。同時,電信市場業務也不順利,今年4月,FCC還提出了一項新規定,禁止政府項目從其聲稱對美國電信網絡構成安全威脅的公司購買。雖然未指明哪家公司,但這肯定會影響到華為電信設備在美的銷售前景。
第二,解雇聯絡高官,暫停與美方直接溝通。今年4月份,華為就解雇在美負責政府關系的高管William B. Plummer。這也被看作華為撤出美國市場的前奏。Plummer在華為和美國政府之間起橋梁作用。同時,華為的高層曾表示:“美國市場不再是其全球戰略的一部分,它也對美國市場不再感興趣。”而過去幾個月,也時常傳出華為退出美國市場的聲音。
第三,美州市場的業務向來對于華為影響甚小。華為2017年年報顯示,在其他各大市場營收均實現增長的情況,美洲市場營收反而下滑10.9%,總營收占比也從8.5%下降到6.5%。在整個華為的營收版圖中,美洲市場是最小的一塊。所以,美國市場盡管非常龐大,但對華為的業績影響似乎貢獻不大。
現如今,華為應自知進入美國市場無望,暫時選擇撤離美國,然后再集中兵力投放到那些有前景的市場中去,這是明智但也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對于華為來說,如今已經成為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明年要想再超越三星,不對現存的人力、物力、技術等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又怎么能如愿呢?我們希望華為有一天能夠重返歐美這個龐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