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買加體系的特點是什么?
2023-07-29 07:13:10
來源:互聯網轉載或整理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后,國際金融秩序再次陷入動蕩,國際社會及各方人士也紛紛探析能否建立一種新的國際金融體系,提出了許多改革主張,如恢復金本位,恢復美元本位制,實行綜合貨幣本位制及設立最適貨幣區等,但均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1972年7月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具體研究國際貨幣制度的改革問題,由11個主要工業國家和9個發展中國家共同組成。委員會于 1974的6月提出一份“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綱要”,對黃金、匯率、儲備資產、國際收支調節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原則性的建議,為以后的貨幣改革奠定了基礎。直至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理事會“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舉行會議,討論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條款,經過激烈的爭論,簽定達成了“牙買加協議”,同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了《IMF協定第二修正案》,從而形成了新的國際貨幣體系。這就是牙買加體系。
牙買加體系的主要特點有:
1.浮動匯率制度 的廣泛實行,這使各國政府有了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即匯率變動手段;
2.各國采取不同的浮動形式,歐共體實質上是聯合浮動,日元是單獨浮動,還有眾多的國家是盯住浮動,這使國際貨幣體系變得復雜而難以控制;
3.各國央行對匯率實行干預制度;
4.特別提款權作為國際儲備資產和記帳單位的作用大大加強;
5.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國際儲備資產,而黃金作為儲備資產的作用大大削減,各國貨幣價值也基本上與黃金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