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是從專業的視角來研究宏觀經濟的時候,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無疑是最為關鍵的兩個變量,經濟增長決定了做大蛋糕的速度,通貨膨脹決定了蛋糕的貶值程度。在此之中,專業機構分析通貨膨脹的時候,看的最多的兩個數據就是cpi和ppi。
cpi和ppi是什么意思?
cpi的全稱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ppi的全稱為生產價格指數,這兩者往往被用于衡量通貨膨脹,前者表示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后者表示工業品價格變化。在多數情況下,這兩者的走勢并不會同步,甚至還存在著相反的可能性,并且一正一負。這種情況往往發生是因為物品的傳導機制問題和經濟周期不同導致的。
兩個指標因為反映的價格不同,所以都存在不少的差異。ppi主要反映是工業品的出廠價格而非終端物品價格,所以在統計上就比較側重于上游的生產資料,這樣中間環節無論是增加多少,或者是減少多少,對ppi的數值影響是極為有限的。相反,cpi由于反映的主要是終端物價的衡量,所以對于老百姓的錢包影響程度是更為敏感,這樣兩者出現差異也就顯而易見了。
在它們的統計范圍中,唯一有重疊的就是工業消費品,主要包括衣著、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費品等。而近年這些產品的價格變動都比較小,所以其中一個指數的波動很難傳導到另一個指標,并且加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