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可轉債交易新規
可轉債交易新規交易轉讓制度方面,《征求意見稿》要求證券交易場所根據可轉債的風險和特點制定交易規則,防范和抑制過度投機。進行程序化交易的,要符合證監會規定并向證券交易場所報告;要求證券交易場所制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證券公司對客戶的投資者適當性進行核查評估,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可轉債交易。接下來具體說說2022可轉債新規與原來有什么不同
未簽署風險揭示書的投資者不能申購或買入,已經持有相關可轉債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繼續持有、轉股、回售或賣出。
滬深交易所將落實《關于做好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未簽署風險揭示書的投資者不能申購或購買可轉債。已經持有相關可轉債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繼續持有、轉股、回售或賣出。
為了不影響投資者的正常投資,投資者應在了解相關風險的基礎上,迅速簽署風險揭示書。這意味著投資者必須在本周內簽署風險揭示書,未簽署風險揭示書的投資者將在可轉債中受到影響。
2022可轉債新規與原來有什么不同
8月1日,可轉債新規開始實施。滬深交易所向不特定對象設定的可轉債上市后推薦交易日,上漲比例為57.3%,下跌比例為43.3%。次日起,增減比例為20%。8月1日,永東轉2喝了靠前口湯,臨近收盤時以20%的漲停結束了當天的交易。當日,中證轉債指數上漲0.36%,表現穩定。
實施新的可轉換債券。
7月29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可轉換公司債券交易細則》、《深圳證券交易所可轉換公司債券交易細則》(以下簡稱《交易細則》)、《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指引第12號——可轉換公司債券》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業務指引第15號——可轉換公司債券》(以下簡稱《可轉債指引》)
其中,《可轉債指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交易規則》將于8月1日正式實施。兩個新規從投資和上市公司的角度完善了可轉債市場交易和信息披露的諸多細節。同時,通過控制價格漲跌來限制市場的過度“炒作”,從而降低市場風險。
據招商證券
(600999)介紹,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靠前,提高限價,完善價格穩定機制。可轉債上市首日,設置全天高于發行價57.3%和43.3%的有效申報價格區間,保持現行20%和30%的盤中臨時停盤機制安排;從上市次日起,設置20%的漲跌幅限制。
二是加強對異常交易的監管。明確可轉債異常波動和嚴重異常波動,明確可轉債異常交易行為的類型及相關監管措施,明確滬深交易所可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異常波動公告或停牌核查,或根據可轉債異常波動實施強制盤中停牌。
三是加強風險預警。在可轉債最后交易日的證券簡稱前加“Z”標志,充分提醒投資者風險,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
四是銜接債券交易規則。調整交易方式、申報數量單位等文字表述。,如將“競價交易”改為“撮合交易”,將可轉債超過漲跌幅限制的申報處理方式由“臨時交易主機”改為“無效申報”。
第五,加強可轉換債券的信息披露。明確公司應在可轉債預期贖回條件和轉股價格修正條件觸發日前五個交易日進行預披露,并應在滿足相關條件時考慮和披露是否行使贖回權或修正轉股價格;未按規定審核披露的,視為本次未行使贖回權或修改轉股價格。不行使贖回權的,至少3個月內不得再次行使,以穩定市場預期。
第六,優化贖回和回售的實施期限。規定可轉債觸發日與贖回日之間的間隔不少于15個交易日、不超過30個交易日,并預留3個交易日供投資者在停止交易后轉股,幫助投資者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規定可轉債回售條件觸發日至報告期首日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15個交易日,并督促公司及時實施回售,保護投資者回售權利。
此外,滬深交易所還加強了對可轉債異常交易行為的監管,如加強對交易行為的研究分析,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監控指標;引發異常波動或嚴重異常波動的,應當采取嚴格的監管措施。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教授胡星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可轉債雖然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特點,但仍然是復雜的復合型金融產品。近年來,可轉換債券市場的交易量逐漸增加。目前可轉債已經超過400只,股票規模已經上升到7500億元,達到歷史*高水平。日交易量已達1700億元,市場重要性逐漸提升。與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債券市場不同,可轉債具有股票的特殊性。目前國內個人投資者相當多,存在明顯的過度投機。因此,從綜合主要措施來看,新規的意圖是有效防止過度投機,維護可轉債市場的平穩運行。
派網旗下容止投資基金經理胡博也表示,滬深交易所可轉債交易細則正式實施,增加了漲跌幅限制,提高了新投資者門檻,增加了關于交易信息特別是異常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有效降低了可轉債的波動,抑制了可轉債中的價格操縱,大大減少了近期可轉債的過度炒作,很好地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使可轉債回歸基本面投資,壓縮了投機空間。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可轉債市場一直相當繁榮。2021年中證轉債指數上漲18.48%,大幅跑贏主要市場指數。今年由于各種風險事件的影響,全球央行收縮流動性,股市出現劇烈調整。但可轉債市場年內僅下跌2.73%,明顯比股指抗跌。尤其是4月27日以來,可轉債市場開始反彈,中證轉債指數反彈近11%。
新債表現也可圈可點。同花順
(300033)數據顯示,7月上市的可轉債有15只,收盤首日平均漲幅35.85%。二級市場上,可轉債整體表現強勁。7月中證轉債指數上漲1.03%,明顯跑贏大盤,同期滬深300下跌7%。數據顯示,7月份共有21只可轉債漲幅超過20%。
公募基金持倉環比增長逾9%。
截至8月1日收盤,僅有3只可轉債低于面值,價格最低的為城市轉債,最新收盤價為96.439元/張,其次為搜特轉債和天創轉債,分別報98.821元/張和98.844元/張。
41只可轉債價格在200元/張以上,占比近1/10。其中,轉債價格*高的是應時轉債,8月1日收到976.825元/張,上月一度觸及1093元/張。今年4月15日,可轉債最低價格僅為327.02元/張,4個月漲幅超過200%。
排在第二位的是中礦轉債,最新報價862.975元/張。其次是橫河轉債和小康轉債,目前價格超過500元/張。
公募基金持有的可轉債總市值在二季度大幅增長。據華創證券統計,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持有的可轉債市值為2781.32億元,較一季報增加232.85億元,增長9.1%。公募基金持有的可轉債市值占債券投資市值的1.95%,占凈值的1.05%,高于一季報。第二季度,大部分頭部賬戶被打開并轉換為債券。2022年二季度,市場上24只基金持有的可轉債市值超過20億元,其中14只基金持有的可轉債市值環比上升,15只基金持有的可轉債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上升。
公募市值的增加可能與二季度可轉債市場的走強有關。從市場表現來看,轉債二季度表現強勁,中證轉債指數二季度上漲4.68%。
截至8月1日,可轉債平均轉股溢價率為53.1%,45只可轉債轉股溢價率超過100%。“可轉債市場溢價率處于高位,價格中樞略有回升。”華創證券固定收益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周冠南認為,后續來看,動力仍主要來自于利好個股,可關注中報業績和周期產品價格的下跌。一是在促消費政策下,繼續關注汽車、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可轉債;二是中期業績確定性高,關注光伏、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軍工等高景氣行業的可轉債;近期周期性產品價格下跌主要集中在中游制造業領域。從價格來看,成長行業的龍頭可轉債仍具有配置價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條 債權人可以將債權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債權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當事人約定非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當事人約定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第五百四十六條 債權人轉讓債權,未通知債務人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轉讓的通知不得撤銷,但是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第五百四十七條 債權人轉讓債權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是該從權利專屬于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受讓人取得從權利不因該從權利未辦理轉移登記手續或者未轉移占有而受到影響。
第五百四十八條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后,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第五百五十一條 債務人將債務的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催告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予以同意,債權人未作表示的,視為不同意。
可轉債交易新規交易轉讓制度方面,《征求意見稿》要求證券交易場所根據可轉債的風險和特點制定交易規則,防范和抑制過度投機。
進行程序化交易的,要符合證監會規定并向證券交易場所報告;要求證券交易場所制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證券公司對客戶的投資者適當性進行核查評估,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可轉債交易。
防范強贖風險,加強對發行人行使強贖權行為的監管和規范,加強風險監測,要求交易所建立跨品種監測機制,并制定針對性的異常波動指標,及時采取有關處置措施。
可轉債打新有什么條件嗎?
打新債即可轉債不需要特別的條件,只要開通了證券賬戶,不管有無市值都是可以參與新債申購的,所以就算不炒股也是可以參與可轉債打新的。一般在債券型產品剛發行的時候,發行的價格都比較低;
此時,投資者購買新債券稱為新債券,購買時將通過抽簽的方式從中挑選出可以購買債券的投資者,抽獎稱為中獎,中獎的投資者用債券發行價格購買債券;
成本非常小,債券可以在以后出售,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不過,新債上市后,一般不會跌破面值,幾乎不會虧損。因此,一般有很多投資者在購買新債。
擴展資料:
打新債的相關介紹:
一般來說,保險費率越低,破碎的可能性就越小。事實上,可轉債的估值是高是低,我們可以從它的溢價率來判斷。一般來說,轉換溢價率越高,可轉債價值越低,上市后失敗的概率越高。這里有一個公式:
轉換溢價率=(可轉換債券當期價格-轉換價值)÷轉換價值×100%;轉換價值=標的股價÷轉換價格×100;投資者要綜合判斷新發行的可轉債是否具有新的價值。可轉債上市首日的表現除了受到可轉債期限、正股走勢、市場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外,還會受到可轉債上市首日表現的影響。
可轉債也是債券的一種,比起純債券來說,可轉債可靈活,可債可轉股,本質上來說,可轉債是在發行公司債券基礎上附加了一種期權,允許購買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將手中的債券轉換為該公司股票。
可轉債申購需要什么條件?
很簡單,只需要開立股票賬戶就可以,新賬戶也可以直接打新,不用繳納申購資金,中簽后繳納資金,也不需要市值,也就是不用買股票就可以直接申購。
平時留資金1000-3000元就可以了,方便中簽繳款。
股票賬戶的話可以去證券營業部,也可以網上申請開通。
如何去打新?如何提高中簽率?
有了股票賬戶就可以去關注每日可申購新債,進行申購就可以了,選擇定格申購,也就是你的申購上限,這個不用擔心中簽后沒錢繳款,一般就中1手也就是10張共1000元,有的會中個20張,特別少的概率。
如何提高中簽率,滬市規定:投資者參與網上申購只能使用用一個證券賬戶,同一個投資者使用多個賬戶申購的以靠前次申購為準,其它申購都是無限的。說白了就是同一個身份證號開戶的同一個新債只能申購一次。
那怎么解決中簽率的問題?多賬戶申購,用家人的賬戶申購就可以提高單只可轉債中簽率了。
您好,現在只要有股票賬戶就能參與可轉債打新。根據你適當的金額輸入打新的數量,一般T日申購,T+1日進行搖號,T+2日公布中簽結果。
如果沒中,再重新打就行了。如果中了,應確保當日16:00前有足額金額。T+3日資金會被扣除,剩下的就等新債上市就行了。目前可轉債上市基本收益穩定在10%左右,2020.2月以來沒有一只破發的新債,還是建議投資者積極參與。如果有更多問題,歡迎咨詢
可轉債打新有什么條件嗎
相信目前很多小伙伴對于理財都比較感興趣,那么小搜今天在網上也是收集了一些與理財相關的信息來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2022年可轉債交易新規?
2022年可轉債交易新規主要內容有兩點:一是新開通可轉債交易權限的投資者需要滿足10萬資金和2年證券經驗的門檻,二是設置了漲跌幅限制。2022年6月17日盤后,深交所和上交所同時發布了《關于可轉換公司債券適當性管理相關事項的通知》,自6月18日起實施。
新規施行前已開通可轉債交易權限,且未銷戶的個人投資者不適用新規規定。也就是說已經開通了可轉債權限,不管資金有沒有10萬,交易時間有沒有24個月,投資可轉債的權限依然保留不受到新規限制。另外,上市首日統一采取57.3%和-43.3%的漲跌幅機制,上市次日起,設置20%漲跌幅價格限制。
最后,新規還明確了一些異動標準和類型,為的是加強對過度投機的防炒作力度。在可轉債最后交易日的證券簡稱前增加“Z”標識,向投資者充分提示風險,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可轉債打新需要什么條件?
可轉債打新只需要有證券賬戶即可,沒有資金和市值要求,T日進行申購,T+2日公布中簽結果,可轉債中簽后20個交易日左右上市交易,上市交易后投資者可以隨意買入賣出,上市交易6個月后可以轉換為上市公司股票。
先要帶上身份證和銀行卡開通一個證券賬戶,0資金也可以可轉債打新,要交易日當日有新可轉債時,才能打新,待中簽后,及時往證券賬戶轉入所需要的資金,然后就等待上市賣出。
有的投資者是比較喜歡投資可轉債的,但可轉債近期發布了可轉債交易新規,有的人就會有所疑惑,比如說:可轉債交易新規是什么?可轉債交易規則t1還是t0?為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可轉債交易新規是什么?
可轉債交易新規的門檻有進行了調整,就是需要2年交易經驗+10萬元資產量門檻,其次就是漲跌幅的調整,目前滬市和深市可轉債上市首日,最大漲幅也就是最大只能漲至元,最大跌幅而之前滬市上市首日是無漲跌幅限制的,深市之前最大漲幅是元,另外還新增特別標識,充分提示風險和明確異常波動標準,新增四類異常交易行為。
可轉債交易規則t1還是t0?
可轉債交易規則還是“T+0”的交易規則,這點是沒有改變的,一般來說,當天買入的可轉債是可以當天賣出的,但一般資金是第二個交易日到賬。
交易日內可以無限次交易,一般來說,可轉債的發行面值為100元,申購的最小單位為1手也就是1000元,所以在買可轉債的時候,也是有風險的,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不要隨意的購買,不然很有可能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債基再遇大額贖回潮 2023年投資邏輯出現新變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龐華瑋廣州報道
2022年的債市,出人意料。
從前10個月的“資產荒”走向后2個月的“資產慌”。
“進入11月以后,伴隨資金利率中樞提升,債券出現了靠前波調整以及公募和理財贖回潮。進入12月又出現第二波贖回潮,贖回負反饋導致信用債市場出現拋售行為,這是理財凈值化帶來的債市波動放大器效應。”近日,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接受采訪時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債基和理財產品面臨的贖回潮中包含了地產和疫情政策方向性調整的原因,同時,由于權益市場預期出現拐點轉向,也帶來對債券市場的投資邏輯變化。
年底再現贖回潮
自2022年11月中旬起,債基遭遇贖回潮,不少債基承受了贖回壓力。
贖回潮備受關注,這背后既有已進入歷史低位的債券收益率,也有房地產利好政策的出臺與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還有多重因素交織下債市下跌與贖回潮之間的負反饋效應。
迄今,債基的贖回潮仍在持續。
2022年12月30日,華富基金發布公告稱,華富恒利債券基金A份額于12月29日發生大額贖回。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三天前的2022年12月26日,華富基金旗下的華富恒穩純債A份額也發生了大額贖回。
Wind數據顯示,華富恒利A在2022年12月31日,單位凈值為1.0400元/份,近一年基金收益為-14.75%,同期基準為3.79%,同類的二級債基收益為-5.07%。
除華富基金外,據記者統計,2022年底還有財通資管、東方基金、匯安基金、鵬揚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匯安基金、浙商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等機構旗下債基出現大額贖回。
比如,財通資管2022年12月28日公告稱,財通資管雙安債券基金A和C份額于2022年12月26日贖回份額占比較高。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成立不足一月,成立日期為2022年12月9日。
再比如,2022年12月27日,東方基金公告稱,東方臻裕債券基金C類份額于2022年12月27日發生大額贖回。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成立僅一個多月,成立日期為2022年11月17日。
事實上,遭遇大額贖回的債基,其中有不少是成立不久的新基金和次新基金。
從“資產荒”到“資產慌”
2022年的債市表現,出人意料。
博時基金固定收益投資三部投資總監張李陵表示, 回顧2022年債券市場,債券市場呈現典型的從“資產荒”到“資產慌” 。
他指出,2022年的前10個月,“疫情防控”與“地產鏈收縮”推動經濟下行、儲蓄增長、社融疲弱,疊加國內通脹可控背景下的貨幣政策以穩為主,二者帶動前十個月的“資產荒”。
表現就是,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約束了消費需求,并對居民收入形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預防性儲蓄需求明顯增加,風險偏好下降帶動預防性儲蓄明顯多增;而另一方面,地產鏈的收縮不僅導致經濟下行,還加劇了高息資產的萎縮。
張李陵指出,但進入11月,地產+疫情兩大變量出現方向性的變化,市場預期也明顯轉向,動搖了債券市場的根本邏輯;疊加貨幣政策開始出現收斂跡象,資金利率從低位向政策利率靠攏,長短端利率均出現大幅度調整。
隨后,債市在資管新規下進入負反饋: 債券下跌凈值下跌—>;贖回—>;拋售債券—>;凈值進一步下跌—>;贖回壓力進一步加大 ,尤其是理財和非銀機構重倉的信用債、商業銀行資本債賣壓更大,各類利差走擴。
鉅融資產研究總監馮昊表示,2022年以來債券市場整體呈震蕩走勢,他將2022年債市走勢分為三個階段:
以10年國債為例,8月份之前波動區間不超20BP。
直到8月央行超預期降息,10年國債收益率一度向下突破2.6%。
但近期債券市場持續調整,觸發因素是11月以來疫情和地產政策明顯調整,此前壓制基本面、做多債市的核心邏輯受到沖擊。
馮昊指出,由于債市短期調整斜率較大, 公募、銀行理財等債券型產品凈值明顯回撤,進一步觸發了贖回潮,導致了 “凈值回撤—理財贖回—拋售債券—凈值進一步回撤”的負反饋 。
格上財富金樟投資研究員蔣睿也指出,2022年債券資產雖然整體表現優于權益資產,但不能算傳統的債券牛市。
蔣睿的分析也指出,2022年10月之前,利率整體維持窄幅波動,但中樞下降較快,疊加投資環境避險情緒較重,大量資產涌入債市,市場整體陷入“資產荒”。
進入10月后,資金面有所擾動,但整體仍舊震蕩為主。
而11月中旬受地產支持政策的不斷出臺和防疫政策的不斷改善,債市在“弱現實”和“強預期”的擾動下快速調整,并引發了銀行理財的贖回潮,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債市回吐了年內大部分漲幅。
業內人士對2022年債市做了很多反思。
招商基金總經理助理裴曉輝認為,2022年對債券市場來說是有很多值得深思的角度:
靠前是理財轉向全面凈值化以后,其行為模式從相對更注重配置轉向相對更注重交易,使得債市中各類機構行為的一致性更強,也使得市場波動性加大,具體表現在上半年中短信用債利差的壓縮,以及近期贖回負反饋帶來的債市調整;
第二是市場上會有很多預期,有的預期在短期內無法證實或證偽,但卻可以引發市場波動,這也可能會形成交易機會。
現在是投資時機嗎?
蔣睿表示,就大類資產配置而言, 站在當下權益資產性價比肯定優于債券基金 。
“但鑒于經濟復蘇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且任何時間點來看,股債動態平衡的組合總是能夠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所以債券基金還是具備投資價值的。”蔣睿表示。
同時,他認為,債市快速調整已經給債券投資帶來一定的安全邊際, 大部分信用品種的信用利差回到了2019年以來的高位,具備了一定的配置價 值。
蔣睿建議在債券型基金上, 純債方面建議謹慎防守為主 ,低杠桿、短久期的組合是相對選擇,可以選用中低可轉債做增厚; “固收+”方面可能表現會好于純債 ,但也要注意權益中樞和權益部分的風格,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收益偏好的基金,此 外轉債、REITS產品可能也是不錯的選擇 。
而馮昊認為,贖回潮導致的債市短期快速調整已經基本結束,但中長期看隨著基本面逐漸回暖,利率中樞仍有較大概率進一步上行,因此從配置的角度,馮昊同樣建議以中短久期為主。經過近期調整以后, 短久期(3年期以內)利率債、中高等級信用債、存單等都已經有比較好的配置價值 ,展望2023年貨幣政策“總量要足,結構要準”,預計資金利率上行風險可控, 短久期債券加適度杠桿是比較好的選擇 。
另外,馮昊認為,在今年經過多次理財贖回沖擊后,資金可能重回固收市場,但預計風險偏好有所下降,對短久期中高等級債券利好,但 中低等級債券可能面臨一段時間的配置缺失,建議適度規避 。
張李陵表示,2023年利率仍有波動。而信用債結構分化,預計高低等級利差走擴;商業銀行資本債利差中樞走擴且波動加大。
張李陵建議,2023年投資上, 首先,利率債方面,波動加大,加強交易 。
第二, 信用債方面,關注基本面及流動性沖擊,基于負債端擇券 。整體而言,城投債謹慎下沉,關注較高景氣行業機會,近期地產政策融資端利好頭部,但地產行業基本面仍需進一步觀察。
近期理財贖回風波導致信用債收益率出現較大幅度調整,找準定價錨仍是投資關鍵。
第三, 可轉債方面,隨著增長預期的回升,轉債市場可能會有一定的結構性機會。
裴曉輝認為, 利率債方面,要把握波動中的機會 ,經濟在2023年年初利率品種在多種交易邏輯交織之下會有交易性機會;另外,在穩增長發力、財政節奏前置的年份,流動性一般會先保持充裕的狀態,可以 關注曲線做陡的機會 , 長端利率保持相對謹慎 ;2023年二季度之后,隨著疫后經濟復蘇的高度、房地產政策的效果逐漸明朗化,需要關注這些基本面是否發生根本性變化,使得貨幣政策有邊際調整的可能。
而信用債方面,裴曉輝認為,經過11-12月債券市場的調整,信用利差大幅走闊, 從當前整體來看,信用債的配置價值凸顯 。不過當下理財贖回的后續影響尚未完全過去,信用債配置的節奏需要考慮負債端的穩定性。在品種上, 目前相對更看好銀行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 。信用風險多點散發可能會是未來的常態,當前高信用等級主體也都有較為可觀的息差,因此 信用下沉的策略風險回報比可能并不高 。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法律分析:《管理辦法》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問題導向。針對可轉債市場存在的問題,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完善交易轉讓、投資者適當性、監測監控等制度安排,防范交易風險,加強投資者保護。
二是公開公平公正。遵循“三公”原則,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贖回回售、受托管理等各項制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三是預留空間。將新三板一并納入調整范圍,為未來市場的改*發展提供制度依據,同時對交易制度、投資者適當性等提出原則性的要求,為證券交易場所完善配套規則預留空間。
法律依據:《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辦法》
第三條 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可轉債應當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在*務*批準的其他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交易。
證券交易場所應當根據可轉債的風險和特點,完善交易規則,防范和抑制過度投機。
進行可轉債程序化交易的,應當符合中國證監會的規定,并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不得影響證券交易所系統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秩序。
第四條 發行人向特定對象發行的可轉債不得采用公開的集中交易方式轉讓。
上市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的可轉債轉股的,所轉換股票自可轉債發行結束之日起十八個月內不得轉讓。
第五條 證券交易場所應當根據可轉債的特點及正股所屬板塊的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制定相應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規則。
證券公司應當充分了解客戶,對客戶是否符合可轉債投資者適當性要求進行核查和評估,不得接受不符合適當性要求的客戶參與可轉債交易。證券公司應當引導客戶理性、規范地參與可轉債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