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區別
不一樣。1、是性質不同。農村信用社屬于非銀行金融機構。而村鎮銀行則屬于銀行金融機構。2、是持股人及股權結構不同。農村信用社是社員入股,股東一般為個人,人數比較多。接下來具體說說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有什么區別
1、批準設立人員不同
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農村信用合作社(英文名稱RuralCreditCooperatives,中文簡稱農村信用社、農信社)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2、作用不同
村鎮銀行的建立,有效的填補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空白,增加了農村地區的金融支持力度。
農村信用社其主要任務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依照國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規定,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限制和打擊高利貸。
擴展資料:
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村鎮銀行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地域和準入門檻
村鎮銀行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機構設置在縣、鄉鎮,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在地(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在縣(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于300萬元人民幣;在鄉(鎮)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0萬元人民幣。
2、市場定位
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滿足農戶的小額貸款需求,二是服務當地中小型企業。
為有效滿足當地“三農”發展需要,確保村鎮銀行服務“三農”政策的貫徹實施。
在《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中明確要求村鎮銀行不得發放異地貸款,在繳納存款準備金后其可用資金應全部投入當地農村發展建設,然后才可將富余資金投入其他方面。
3、治理結構
作為*的企業法人,村鎮銀行根據現代企業的組織標準建立和設置組織構架,同時按照科**行、有效治理的原則,村鎮銀行的管理結構是扁平化的,管理層次少、中間不易斷開或時滯,決策鏈條短、反映速度相對較快,業務流程結構與農業產業的金融資金要求較為貼合。
4、發起人制度和產權結構
村鎮銀行的創新之處“發起人制度”是指銀監會規定,必須有一家符合監管條件,管理規范、經營效益好的商業銀行作為主要發起銀行并且單一金融機構的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此外,單一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及其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0%。
后為了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村鎮銀行,銀監會于2012年5月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將主發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降至15%,進一步促進了村鎮銀行多元化的產權結構。
早在50年代,人民銀行在農村的網點就改為了農村信用社。
農村信用社的宗旨是“農民在資金上互幫互助”,即農民組成信用合作社,社員出錢組成資本金,社員用錢可以貸款。
但是這個信用合作社,從來都不是農民自愿組成的,而是官方一手操辦的。
最初的信用社,大部分出資來自國家,農民的出資只占很少部分。
50多年來信用社的體制雖然改了不知道多少次,但“官辦”是一以貫之的。
2004年左右,央行和地方 *** 曾拿出大量資金(央行就拿了1650億)給信用社的虧空買單。
所以說信用社的產權并不模糊,它的所有人就是 *** 。
縣聯社與單個信用社的關系,就相當于總行與支行的關系。
一個縣里有縣聯社,一開始縣聯社歸農業銀行管;1996年之后又歸人民銀行管;1999年之后人民銀行又逐步組建了地(市)聯社,縣聯社又歸地(市)聯社管。
2003年之后,人民銀行退出,取消地(市)聯社,把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權交給省 *** ,省 *** 又成立了省聯社,省聯社管著縣聯社。
到此為止,從經濟和法律角度講,每家縣聯社都相當于一家*的銀行(企業),實際所有人是省 *** ,省內的縣聯社共同入股,組建了省聯社,所以省聯社其實還是縣聯社的“兒子”。
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有什么區別?
兩者沒有區別:
農村信用社與村鎮銀行同屬一個系統,由農村信用社聯合會管理。
信用社是農業銀行和村鎮銀行的前身。當信用社資產規模達到一定標準后,可以重組為農業銀行和商業銀行。對客戶而言,信用社和村鎮銀行本質上是以社區為基礎,服務于當地人民銀行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是指農村信用社。農業商業銀行(原農村信用社)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合作金融組織的主要形式。
中國農業商業銀行是一家*的法人實體。依法對農村信用社的債務負全部責任,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推進農村信用社向現代企業轉型,發揮信用社支農主力軍作用,是中國金融工作會議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深化改*的重中之重指地方金融機構。
不一樣。
1、是性質不同。農村信用社屬于非銀行金融機構。而村鎮銀行則屬于銀行金融機構。
2、是持股人及股權結構不同。農村信用社是社員入股,股東一般為個人,人數比較多。而村鎮銀行需要有一家商業銀行作為主要發起人,其股東可以是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和個人。
3、是發展方向不同。農村信用社主要是縱向發展。而村鎮銀行主要是橫向發展。農信社可以升級為農商銀行進而成立村鎮銀行。
4、是民眾的認知度不同。農村信用社在我國出現的時間比較早,民眾的認知度比較高。村鎮銀行出現的時間比較晚,認知度相對要低一些。
村鎮銀行與農村信用社的區別?
一是體制不同。農村信用社前幾年經過股權改*成為股份合作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這好像是我國特有的組織形式;而村鎮銀行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監管當局還稱之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之一。
二是股權結構不同。農村信用社是由社員入股,股東人數極多,股權分散,公司治理流于形式,股東權利不易體現;村鎮銀行是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銀監會規定,必須由一家符合監管條件,管理規范,經營效益好的商業銀行作為主要發起銀行并控股,其他企業、自然人參股。
三是品牌知名度和風險管理水平不同。農村信用社歷史悠久,百姓認知度較高,但歷史包袱較重,風險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而村鎮銀行是最近5年左右才開始組建的新生事物,由于其主發起銀行均是運作高效、管理經驗成熟的商業銀行,會得到其直接的業務指導和后臺支持、人員培訓等,且沒有歷史包袱,資產質量較高,可謂輕裝前行。
四是服務效率不同。農村信用社由于歷史原因,為提高資產質量,控制風險,雖然多為區縣一級法人,但多數地方都將信貸審批權限大幅上收,導致貸款審批效率不高;村鎮銀行由于其公司治理規范,股東能真正行使權力,能促進其科學健康發展。
河南村鎮銀行不是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區別如下:
1、股權的結構不一樣。村鎮銀行由商業銀行控股,別的機構參股,而信用社通常是社員入股。
2、性質不一樣。村鎮銀行屬于商業銀行,而農村信用社屬于非銀行金融機構。
3、規模不一樣。村鎮銀行通常在別的地方設有支行,農村信用社通常只在當地有。
4、民眾的認知度不一樣。農村信用社的民眾的認知度比較高。而村鎮銀行的認知度相對而言低一些。
農村信用社與村鎮銀行有什么區別?很多人會搞混,存在哪更安全?
最近,各地村鎮銀行資金提取困難等問題頻頻出現,許多人對村鎮銀行感到一絲絲的畏懼。
那既然是村鎮中的小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是村鎮銀行嗎?首先很確定地表示,農村信用合作社不是村鎮銀行。
此外,就實力和知名度而言,農村信用合作社都要比農村銀行強大得多。
一、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前世今生”
事實上,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前身是中國人民銀行。
1950年,中國人民銀行各地區分行更名為農村信用合作社,當時農村信用合作社隸屬于中國農業銀行。
在1996年,農村信用合作社才從中國農業銀行分離出來,由中國人民銀行直接管理的銀行取而代之。
不過,改*開放的發展不斷加深,農村信用社也漸漸地難以滿足當時的經濟需要,因此農村信用社逐漸成為了現在的農村商業銀行,所以現在農村信用社是很少見到的,大部分都是在早期就成為了農村商業銀行。
早些時候,農村信用社是由農民共同組建的小型股份制銀行,在當時,每個村莊的農村信用社都可以在一些稍大的村莊中看到。
不過,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信用社也在逐步發生變化,原先一些農民所持股份也逐漸被清理,農村信用社的大部分股東已經成為一些法人,當時很多人可能現在仍然持有農村信用社的股份清單。
當時,由于信息通報不如現在那么發達,農村信用社退還了農民的股份。
它還沒有完全實施,一些人的股份也沒有退還。
農村信用社更名為農村商業銀行后,其監管機構直接成為中央銀行和中國銀行業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農村信用社轉型為農村商業銀行后,發展越來越快,即使在一些農村地區,商業銀行也有超過萬億的存款。
例如,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北街農村商業銀行,其存款總額已超過萬億。
此外,還有十多家農村商業銀行在全國上市。
我們可以認為,農村商業銀行的實力其實很強。
此外,許多地區的農村商業銀行都是集團化經營,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很強。
通常來說,只要沒有大規模經濟危機等重大災難,存款就非常安全。
二、村鎮銀行又是如何產生發展的?
村鎮銀行實際上可以認為是效仿其他國家資本銀行而形成的。
村鎮銀行在過去十幾年里發展迅速。
他們都有*的企業法人。
坦白地說,村鎮銀行的都是私人老板。
簡而言之,村鎮銀行包括多個機構,除了國內金融機構,還存在海外金融機構,進一步說,村鎮銀行門檻較低,要想自己創辦一個村鎮銀行也不是很難,有的地方,村鎮銀行注冊資本可能在一百萬以下。
也因為村鎮銀行知名度低,資金實力不足,為了更好地經營和發展,他們大力開展了征集存款,開展了各種征集存款活動,提高存款年利率,并通過這些方式吸收存款。
除貸款利差外,銀行的利潤來源還包括各種不同的投資。
因此若沒有銀行沒有存款,銀行的各種金融投資將根本無法正常運作。
然而,農村銀行所面臨的風險也將通過高征集存款而增加。
眾所周知,投資具有風險,如果某項投資具有高回報,意味著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
對于村鎮銀行來說,他們的吸收存款高于其他銀行。
為了盈利,他們必須找到利潤更高的投資,這些投資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因此,如果我們將村鎮銀行與農村信用社進行比較,則根本不存在可比性,不管是從背景還是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村信用合作社社都要強大得多。
總結:
最近河南、安徽的一些村鎮銀行存在無法正常取款的情況,因此不少人都在擔心自己開戶銀行的安全性。
其實對于儲戶來說,只要控制好存款金額,存款本金根本不用擔心。
因為國家對銀行都有一些規定,就是無論銀行還是金融機構都必須有存款保險,同時,存款保險規定明確表示,如果存款金額低于五十五,那銀行不管出現什么情況,存款人的存款本息都可以獲得全額的補償。
只不過,那些存款大于五十萬的儲戶,則得等到銀行破產清算后才能償還。
河南村鎮銀行不是農村信用社。 河南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性質不同。農村信用社是合作組織,屬于非銀行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屬于銀行業金融機構。 河南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股權結構不同。農村信用社是股東,股東通常是個人,人數多,股權分散。村鎮銀行需要一家商業銀行作為主發起人。 河南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發展方向不同。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方向是升級為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的發展方向是擴大村鎮銀行的數量。 村鎮銀行的隱患: 所有權混亂,主發起人治理能力不足。在所有銀行中,村鎮銀行的設立門檻是最低的,對股東的要求也極低,但正因為如此,村鎮銀行有著不同于其他銀行的“發起人”制度。 希望那些管理能力強、科技實力強的銀行能夠把好的經驗運用到村鎮銀行中。然而,從實際角度來看,大銀行對此興趣缺缺。相反,許多農村商業銀行借此機會突破地域限制,大力發起設立村鎮銀行。 雖然監管提出“大股東要承擔責任,完善并表管理制度,加強對村鎮銀行的監管”。但從河南、安徽等地村鎮銀行“提現難”暴露出的問題來看,發起行不僅未能有效控制其所控股村鎮銀行的風險,甚至存在相當多的股權治理問題。
河南村鎮銀行是農村信用社嗎
河南村鎮銀行不是農村加以完善,強化對村鎮銀行的監管”。但從此次河南、安徽村鎮銀行“取款難”暴露出來的問題看,發起行不僅沒能有效地管控其控股的村鎮銀行的風險,甚至其自身也有相當多的股權治理等方面的問題。
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簡稱ABC,農行)是中國大型上市銀行,中國五大銀行之一。最初成立于1951年(辛卯年),是新中國成立的靠前家國有商業銀行,也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行設在北京。
農村商業銀行(Rural commercial bank)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村鎮銀行的建立,有效的填補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空白,增加了農村地區的金融支持力度。
農村信用合作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農村信用社、農信社)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是*的企業法人,以其全部資產對農村信用社債務承擔責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其財產、合法權益和依法開展的業務活動受國家法律保護。其主要任務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投資人股東結構不一樣
農業銀行股東發起人是財政部
農村商業銀行股東發起人是市政府財政局
村鎮銀行股東發起人是中型金融機構(占股40%),其余為自然人或企業
農村信用合作社股東發起人為縣政府財政局
農業銀行應該就是“中國農業銀行”,他的股東是國家
村鎮銀行是指經銀監會批準設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它一般要求某一家銀行控股;
信用社是一個地方的金融法人機構,有企業和自然人入股成立。
農村商業銀行是由信用社進行銀行化改*后組建的,說白了,農村商業銀行就是由信用社進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