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項行業翹首以待“讓利于民”的商業性保險,稅優健康險的發展前景普遍被看好。那么,關于稅優健康險,你又了解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13年至2015年,保監會按照普通型、萬能型、分紅型“三步走”的路徑完成了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2016年,政策鋪路的個人稅優健康險改革實施工作正式展開。隨著今年1月1日起商業健康險個人稅優政策在全國31個省市試點實施,2月至3月,保監會相繼公示了12家險企獲準開展個人稅優健康險業務;5月4日,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保險等相關產品也相繼獲批,12家險企中已有11家獲批專項產品。
根據規定,個人稅優健康險采取萬能險方式,醫療保險的保險金額不得低于20萬元,可以“帶病投保”,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不得低于80%,購買個人稅優健康險后,投保人可以享受每年2400元(每月200元)予以稅前扣除的福利。這也就意味著,購買了這類產品,投保人可以實現少繳稅,相當于以較低的價格又購買了一份醫療保險。
在報銷比例上,所有產品都對基礎醫保支付范圍內的治療費用給予100%報銷(扣除醫保報銷后、在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以下均同),對醫保范圍外的治療費用,多數產品給予80%的報銷比例,不過,有兩家公司產品有所不同。
其中一家公司為東吳人壽,東吳健康保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A 款(萬能型)產品,對社保目錄外的費用,給予85%的報銷。
而泰康養老的康樂保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 A 款(萬能型)條款則規定,對醫保外A部分自費也給予100%報銷,對醫保外B部分自費給予80%的報銷。
其基本醫療保險規定支付范圍外的A部分,指的是基本醫保規定的部分自費項目的自費部分,而B部分,指的是基本醫保規定支付范圍外的完全自費的醫療費用。
另外,多數產品條款都規定,若實際賠付的金額低于合同約定范圍內被保險人醫療費用的90%,將向被保險人自動補齊相關差額。也就是說,除特別約定情形外,合同約定范圍內醫療費用的賠付比例不低于90%。
稅優健康險產品理賠后,對客戶的自費比例有一定的減負作用。建信人壽此前發布消息稱,公司6月17日完成的首個理賠示例中,客戶通過稅優健康保險,自費比例從50.4%下降至4.17%。該示例中,客戶5月30日至6月4日因病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發生醫療費用共計2778.26元,其中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支付了1377元,占全部醫療費用的49.56%,稅優健康保險理賠支付1285.33元,占全部醫療費用的46.26%,客戶個人實際負擔治療費用僅115.9元。
好消息:買最劃算的車險,最高返利40%,可直接提現,上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