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卡即社會醫療保險卡。醫保卡是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專用卡,以個人身份證為識別碼,儲存記載著個人身份證號碼、姓名、性別以及帳戶金的撥付、消費情況等詳細資料信息。醫保卡由當地指定代理銀行承辦,是銀行多功能借計卡的一種。參保單位繳費后,地方醫療保險事業部門在月底將個人帳戶金部分委托銀行撥付到參保職工個人醫保卡上。
醫保分兩個帳戶,個人帳戶,體現在醫保卡內的錢,可以用來在定點藥店買藥,門診費用的支付和住院費用中個人自付部分的支付;統籌帳戶,由醫保中心管理,參保人員發生符合當地醫保報銷的費用由統籌帳戶支付。具體醫保卡有哪些使用途徑,我們來細數:
1、醫院就診
在就醫的時候,向定點醫院出示醫保卡證明參保身份和掛號,該醫保報銷的部分由醫保和醫院結算,個人不需要先支付再報銷,在結帳的時候,該個人自付的部分由自己用醫保卡余額和現金支付。醫院就診時醫保卡的使用情況又可以分為三種:
(1) 大病治療:如果生大病需要住院治療,只要把卡交給醫院,就可以安心治療了。卡里面一分錢沒有也沒關系。出院時醫院會和醫保中心結算,個人只需負擔三分之一的費用。
(2)門診治療:要用卡內余額支付門診費用,若卡內余額全部用完就自費腰包。注意:當我們自費金額超過1200元后,超出部分是可以享受報銷的,比例是百分之六十。
舉個例子:如果你看門診花了2000元,則超出的800元可以報銷480元,個人只承擔320元,醫院和醫保中心直接結算,這個你不用操心。
(3)專科醫院治療:如腦科醫院、胸科醫院、腫瘤醫院、口腔醫院等等,因為這些醫院具有不可替代性。自費部分是可以累加的,每年只要達到1200元,超過部分就可按比例報銷。
2、住院報銷
住院報銷的時候,有個起付線(起付標準一般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也就是說起付線的錢需要自己支付,超過起付線的部分才能根據當地醫保的規定報銷,報銷比例各地是不一樣的,并且不同的醫院和不同的項目也是不一樣的,無法具體給你,大概80%,詳細的你可以去當地勞動保障網上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