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器械領域,骨科是除了IVD、影像、心血管三大領域之外的又一個賽道。新冠疫情的發生,讓全球醫療器械行業都受到強烈沖擊,而這一現象對于骨科醫械尤為明顯。2020年,許多全球
在醫療器械領域,骨科是除了IVD、影像、心血管三大領域之外的又一個賽道。新冠疫情的發生,讓全球醫療器械行業都受到強烈沖擊,而這一現象對于骨科醫械尤為明顯。
2020年,許多全球知名的骨科醫械企業都出現了兩位數百分比下降,醫療機構專注于疫情防控而推遲或取消了很多外科手術。
不過,隨著疫苗的接種,COVID-19的下降,骨科醫械行業的回暖增長在今年將大有希望,“尤其是整形外科會因延期手術而在后面增加額外的風,將會超出正常水平?!迸c此同時,在COVID-19的沖擊下,很多大型醫械公司開始選擇購買新技術和大型并購交易,同時COVID-19也倒逼著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而在疫情呈現常態化的情況下,將在未來幾個季度為行業增長做出貢獻。
創新技術和產品的出現,背后往往有一個企業的支撐。細數全球十大骨科企業,每年都會給行業帶來不一樣的風云,那么2020年全球十大骨科醫械又出現了哪些變化呢?
2020年,史賽克、強生、捷邁邦美、施樂輝、美敦力等企業再次進入全球十大骨科醫械TOP10,根據披露的數據可以發現,這五家企業在最近三年中都占據全球骨科領域前列,并且各自專注的業務范疇也幾乎不可撼動,而在突破新的技術產品過程中,又呈現出競爭關系,如史賽克和捷邁邦美在手術機器人方面的技術競爭。
(數據源自各企業年報)
01、史賽克(Stryker)
2020年收入:143.5億美元(–3.6%)
作為全球最大的骨科醫療器械公司,Stryker(史賽克)最近幾年都勢頭強勁。2020年,Stryker以143.5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問鼎全球骨科醫械企業第一,盡管與2019年的148.8億美元相比,營收同比下降3.6%,但與其他在2020年營收下降兩位數的同行相比,這并不影響其“一哥”地位。
2020年,公司營收受疫情影響有所下降。但與此同時,Stryker還在這一年完成了一項重大的并購交易,以4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Wright Medical。談到這樁并購交易,Stryker的CEO Kevin Lobo表示:“這有助于我們實現在我們業務的所有領域中都處于領先地位的目標?!睋?,Wright Medical是美國知名骨科企業,其在四肢骨科和生物制劑領域有領先技術,曾在2018年入圍全球十大骨科公司。
Stryker作為機器人整形外科領域的主導者,去年因Mako機器人系統安裝量突破了1000大關。由于醫療服務提供者購買了系統周圍的所有工具和配件,Mako成為Stryker的重要增長引擎。而在智能正交植入物領域,Stryker在一月份宣布已購買了私人持有的OrthoSensor及其Verasense術中傳感器技術,可以進一步增強Mako機器人。
總體而言,盡管Stryker面臨著來自同行業日益激烈的競爭,但它仍然處于良好的位置?!癝tryker到目前為止仍是市場領導者,它具有市場上領先的機器人系統?!?/p>
02、強生(Johnson & Johnson-DePuy Synthes)
2020年收入:77.63億美元(–12.2%)
根據該公司的年度報告,強生公司的骨科器械2020年銷售額為77.63億美元,同比下降12.2%。業務萎縮最大的原因是在疫情沖擊下,骨科領域的業務減少。
但強生公司的DePuy Synthes在今年推出的Velys臺式膝關節機器人已于1月獲得了FDA的批準。強生于2018年從其開發商Orthotaxy手中收購了Velys技術,強生方面表示,Velys是同類產品中首創的,臺式安裝的機器人直立式手術系統,其高效設計可以集成到任何手術室中,并且具有更多優勢。
2021年,強生計劃將為DePuy Synthes的Pinnacle髖臼杯系統增加雙重移動系統,使Pinnacle雙活動系統模塊化,結合了Pinnacle髖臼杯系統和Bi-Mentum雙活動聚乙烯內襯,從而讓髖關節結構的穩定性增強。
03、捷邁邦美(Zimmer Biomet)
2020年收入:70.25億美元(–12.0%)
2020年,Zimmer Biomet的營收額為70.25億美元,較2019年的79.8億美元相比,下降了12%。盡管下降幅度較大,但其在全球骨科醫械領域依然位列前茅。
近年來,Zimmer Biomet進行了重大重組。而現在,公司正在精簡以變得更加集中。今年2月,公司宣布計劃在2022年中之前將其脊柱和牙科業務分拆為獨立的新公司,并且有美敦力前高管瓦法賈瑪利(Vafa Jamali)擔任新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報告顯示,在過去兩年中,脊柱和牙科業務占Zimmer Biomet收入的近13%。
與此同時,Zimmer Biomet也正在對該公司的數字和機器人技術進行更好的修復,將這些技術打包到新的ZBEdge連接的智能套件中。Zimmer Biomet全球機器人技術副總裁兼總經理Liane Teplitsky表示:“我認為我們在競爭中占優勢的是連接性,而今天一切都已經相互協作,并建立在一個可靠的平臺上。”
此外,Zimmer Biomet的Rosa機器人平臺最近獲得了部分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最新許可。Zimmer Biomet即將獲得De Novo 510(k)許可的風口浪尖,并推出了鄰域器械行業首個智能膝關節植入物。Persona-IQ是ZB成功的個性化Persona Revision膝關節植入物的下一代版本,它將結合由初創公司Canary Medical創建的CHIRP傳感器。
SVB Leerink的Newitter認為Zimmer Biomet處于有利位置,可以贏得市場份額,尤其是在膝關節領域。
04、施樂輝(Smith & Nephew)
2020年收入:32.5億美元(–13.5%)
2020年,施樂輝的營收為32.5億美元。COVID-19大流行對選擇性外科手術水平的影響使施樂輝的外科業務大幅下降。但同時公司也看到了一些亮點,包括在其下一代Cori外科手術系統啟動后的積極反應。
據悉,手持式Cori機器人平臺已獲得FDA批準,可用于全室和單室膝關節置換術,它的速度要快于S + N以前的Navio系統。此外,公司還推出了數字手術解決方案的Real Intelligence套件,以改善患者參與度,術前規劃,數字和機器人手術,術后評估和結果測量。
與此同時,施樂輝在今年年初以2.4億美元收購了Integra LifeSciences的骨科業務,該交易帶來了集中的銷售渠道,免費的肩部置換以及上下肢產品組合以及新產品線,大大增強了其四肢業務。
施樂輝的CEO Roland Diggelmann在二月表示,施樂輝將在今年推出其首款非骨水泥型膝關節植入物,并表示:“這可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投資組合缺口?!?/p>
05、美敦力(Medtronic-Spine Division)
2020年收入:25.03億美元(–5.7%)
(注:美敦力2020財年區間為2019年4月25日—2020年4月24日)
去年,美敦力通過收購法國的脊柱外科技術公司Medicrea,進一步加強了其骨科脊柱外科手術平臺的產品?!罢l將成為第一家能夠提供集成解決方案的公司,包括人工智能驅動的外科手術計劃,個性化的脊柱植入物和機器人輔助的外科手術,這將使我們的客戶及其患者受益匪淺。”
2020年2月,美敦力CEO Geoff Martha曾表示Mazor機器人脊柱外科手術系統的銷售記錄可觀。而目前美敦力也正在擴展Mazor的功能,這將總體上推動推動對該公司脊柱植入物的需求。據了解,Mazor機器人及其機器人輔助脊柱手術平臺是美敦力在2018年12月以17億美元的價格所收購。一個月后,又在美國推出了Mazor X Stealth機器人輔助脊柱外科手術平臺。
06、科爾法克斯(Colfax Corp-DJO)
2020年收入:11.21億美元
DJO于2019年第一季度被Colfax 以3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作為高質量醫療設備的全球供應商,DJO專注于為肌肉骨骼健康,關節重建,血管健康和疼痛管理提供經過驗證的解決方案。
而Colfax此前宣布,公司將在2022年初拆分為兩家上市公司,其中一家為包括DJO在內的獨立骨科器械公司。
此次拆分將創建一家待命名的醫療設備公司,總部位于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并在達拉斯擁有重要業務。Colfax現任首席執行官Matt Trerotola將領導醫療技術業務。該公司預計今年醫療技術領域的收入將達到14億美元。
去年,當Stryker將其全部踝關節置換術和指關節植入物業務出售 給Colfax / DJO來安撫美國和英國的反托拉斯監管機構,作為Stryker與Wright Medical合并的一部分,該業務進一步擴大。
07、紐瓦索器材(NuVasive)
2020年收入:10.51億美元(–10%)
NuVasive在全球脊椎器械領域出現領先發展地位,公司擁有90多個產品在腰椎、胸椎、頸椎應用,以及神經監測服務和生物組合,其產品在脊柱手術中使用可以說無處不在。
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10.51億美元,NuVasive CEO表示,盡管COVID-19大流行及其收入影響,NuVasive仍在基礎設施,人才和創新方面進行了投資,以使公司能夠長期發展。
2月份,NuVasive在2020年將研發投資增加了10%以上。同時,公司斥資1.5億美元收購了Simplify Medical及其用于頸椎總椎間盤置換術(cTDR)的Simplify頸椎人工椎間盤,以添加到公司的新C360頸椎產品組合中。
Simplify光盤在四月份獲得了FDA的二級cTDR批準。NuVasive指出,這只是該過程中三個已獲批準的設備之一。接下來,該公司將在夏季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推出其Pulse平臺,Pulse平臺是一個集成技術平臺,可實現更好的脊柱外科手術。
08、Orthofix
2020年收入:4.066億美元(–11.6%)
Orthofix目前已成為全球專注于肌肉骨骼產品和療法的領先醫療器械公司之一,到2020年第四季度,這家肌肉骨骼產品和療法公司的收入將恢復到接近2019年的水平。
首席執行官Jon Serbousek在2月份表示,Orthofix計劃在今年利用新功能。“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我們最近擴大了對Fitbone系統的FDA許可,使它成為美國唯一的兒科加長支架,并且是我們兒科產品組合的重要補充”, Serbousek說。
Orthofix在四月宣布其Construx Mini Ti頸椎間隔器系統和3D打印的Forza Ti TLIF間隔器系統獲得FDA 許可。
09、 ConMed
2020年收入:3.747億美元(–19.1%)
ConMed的整形外科業務包括運動醫學器械以及小骨,大骨和特種動力外科器械。該公司還出售用于微創外科手術的成像系統。
ConMed的最新年度報告顯示,由于醫院和手術中心推遲了非緊急手術,并減少了資本設備的購買,該公司的正畸手術產品的銷售額在2020年下降了近五分之一。ConMed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增長,盡管公司的普通外科業務的反彈速度可能會比傳統外科手術更快。
10、SeaSpine
2020年收入:1.543億美元(–3.0%)
脊柱外科技術公司SeaSpine希望通過以1.1億美元收購總部位于多倫多的7D Surgical及其旗艦導航系統來覆蓋整個護理領域。預計該交易將很快完成。
SeaSpine從COVID-19大流行中受到打擊,但在今年晚些時候表現出復蘇的跡象,到2020年下半年美國收入同比增長近9%。
SeaSpine在4月份的報告中表示,預計2021年的收入將在1.93億美元至1.98億美元之間,與2020年相比增長25%至28%,并購7D Surgical將推動收入進一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