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大年來臨軍工大年似乎來了,大事一件接一件。剛剛過去的周末,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在北京召開國防軍工上市公司座談會,證監會、國資委、工信部、國防科工局和國家軍民融合基金領
軍工大年來臨
軍工大年似乎來了,大事一件接一件。
剛剛過去的周末,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在北京召開國防軍工上市公司座談會,證監會、國資委、工信部、國防科工局和國家軍民融合基金領導出席,十一大軍工集團以及部分軍工上市公司等近150人參會,規格之高可見一斑。
證監會和滬深交易所表態,將充分考慮軍工企業的特殊性與重要性,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改革,繼續深化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大力拓展各類融資渠道,不斷加大對戰略新興產業、國防軍工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
更早之前的全國兩會上,2019年軍費預算11899億元,增長約7.5%,雖然較2018年略有下降,但專家分析,今年進入十三五裝備采購后期,軍方采購加速,行業進入五年規劃中的高景氣階段。
此外,軍工行業改革繼續推進,近期“南北船”合并呼聲再起,多家媒體報道,2019年有望迎來實質性進展。有知情人士透露,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戰略性重組正在按程序推進中,年內有望完成。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公開表態,"積極穩妥推進船舶等領域企業戰略性重組,持續推動海工裝備等領域專業化整合。"
2
軍工股表現搶眼
周一,盡管“美債倒掛”引發全球市場地震,A股也大跌近2%,外資單日百億出逃,但是軍工板塊集體爆發,東安動力、中船科技、航天長峰、洪都航空、*ST船舶等幾十股漲停。
實際上,今年以來軍工是表現最好的行業板塊之一,國防軍工指數暴漲42%,中證軍工指數達到37%,跑贏了三大股指。
個股中,天和防務、中國長城、中信重工等多股漲幅翻倍,中船防務、航天通信、航天長峰等漲超90%。
在券商的分析中,2019年軍工行業基本面持續改善,增長較為確定,相對其他行業具有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隨著18年年報、19年一季報軍工行業利潤表的兌現,其穩健增長屬性將進一步確認。
3
軍工股投資邏輯
(一)重組預期
去年底唱多軍工強烈看好一季度行情的“軍工一哥”馮福章團隊指出目前刺激合并的因素較多,首先,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已經表態;第二,韓國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開始重組;第三,南北船資產證券化還有較大空間;第四,中船科技海鷹集團重組。
(二)中國軍費增長符合當前國內和國際背景
2019年我國國防預算增長率為7.5%,達1.19萬億元,符合當前國內和國際背景。從國內局勢看,首先,軍隊2020年要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中第一步目標,2019年作為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需要國防預算增長予以配合。其次,我軍演習次數明顯增多,軍事訓練越發貼近實戰,未來隨著我軍實戰訓練日趨常態化,訓練費用支出有望水漲船高。
(三)我國軍費依然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目前,中國軍費規模位居世界第2位,但仍不足美國軍費支出的1/4,且GDP占比僅為1.3%左右,遠低于美國3.1%和俄羅斯的3.4%。未來“三步走”戰略的順利實施,尤其是裝備的大規模升級和列裝均離不開國防支出的大力支撐。長期來看,在宏觀經濟形勢復雜的背景下,軍費支出的GDP占比或將緩慢抬升,軍費的穩步增長可期。
(四)海空軍和信息化裝備是未來發展重點
軍費的穩步增長為軍工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確定性保障,行業高景氣度延續。從細分領域來看,短期內,為實現2020年軍隊機械化的目標,陸軍裝備發展的補償性需求較強;中長期看,參照美軍的裝備發展脈絡和近年的裝備采購分配情況,航空裝備、海軍裝備和相關信息化裝備將持續成為未來中國軍隊的發展重點,增速有望達到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