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動輒千億級、萬億級市值的民營巨頭相比,央企在2007年的一波行情之后,在市場上表現得一直不溫不火。眼下,國企改革和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在基建、軍工、能源等重要領域
與動輒千億級、萬億級市值的民營巨頭相比,央企在2007年的一波行情之后,在市場上表現得一直不溫不火。
眼下,國企改革和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在基建、軍工、能源等重要領域扮演關鍵角色的“中字頭”股票持續拉升。
這些國之重器,已經走上了快速估值修復之路。
【被低估的央企】
“截止到2021年6月份,我國中央企業的凈利潤,正式突破1萬億元,達到了恐怖的10232.1億元人民幣。”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道。
同比2020年,2021年央企收入增長了133.3%,同比2019年增長了45.4%。中央企業的各項經濟指標,都超過了同期水平,而且創下了歷史上同期最好的水平。
同時,據有關統計,目前央企上市資產占比已經穩定在60%以上。A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總數超過300家,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接近10%,總市值則約占A股總市值的20%。
然而,央企此前在資本市場的估值表現卻非常一般。
以PE或PB去估值衡量,央企在A股中的估值排名低于營收和市值百分比排名十個點以上,這也使得央企在A股總市值的占比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
當前,央企控股上市企業的估值僅在中位數附近,以基建、銀行為代表的央企更是處于歷史的低點。銀行股近兩個月跌幅超過18%,超過八成的A股銀行股屬于破凈狀態。
▲近十年上證央企PE和PB估值所處位置
央企被低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央企在融資中對資本市場的依賴程度很低,僅靠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基本就能滿足資金需求,只把發行股票當作一種補充,很少通過回購等方式主動維護股價。
其次,央企主要是實業類企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柱,企業的實業運行而非規模增長是央企的首要追求。在數據指標上,企業性質也決定了央企管理者對營收、利潤等實體經營數據更關心。
第三,央企大多處于能源、金融、基建等成熟行業,具有良好的安全邊際。市值的大幅波動并不利于企業形象的維護,因此,這些央企缺乏自發的市值管理目標,更加偏愛股價的穩定。
不過,伴隨著國資委提出加強央企市值管理要求,股價邏輯要變了。
【市值管理新考核】
今年3月,國資委下發了《通知》,提出央企要全面梳理上市公司投資者溝通工作情況,及時召開業績說明會,幫助投資者更好了解上市公司情況,并強調“原則上要求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親自參加”。
這一通知被認為是國資委關注央企市值指標的重要表態。
市值管理的要求是伴隨著國企改革和證券市場改革的進程推進的。2021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之年,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提到,要確保2021年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的70%以上,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
如果把目光投向2007年,那一輪央企走出的大行情,正是伴隨央企重組和央企整體上市這兩個在資本市場領域的政策春風所起。
當時,這個國家層面的大動作一出,市場便給予了熱烈的反饋,中船民品復盤九個交易日上漲106%,涉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整體上市的風帆股份年內翻倍。中化國際、白云機場、電廣傳媒、經緯紡機、中成股份、中核科技、中技貿易等央企控股上市企業均表現強勢,央企在幾個月的時間里迎來了大爆發。
回頭看這一輪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需要重視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公司市值指標的重要性上升。
市場同樣做出了反應。
中國船舶集團控股的中國船舶、中國海防、中國重工等央企和軍工概念股上漲趨勢明顯;由中遠海控旗下的中遠海控、中遠海發、中遠海特等航運股票成為近期熱門股票;而航天彩虹、中航電子、中國電建、中化國際、中國中冶等央企控股的上市企業同樣表現強勢,年內股價整體漲幅超過了30%。
▲中遠海控日線圖 圖源:同花順iFinD
當前,中央企業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資產總額、利潤分別占到央企整體的67%和88%。2020年中央企業一年當中實施混改超過了900項,引入社會資本超過2000億元。
央企對市值管理的重視程度正在上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將有望在估值修復的過程中,完成市值規模的快速擴張。
【中堅力量】
中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骨干和中堅力量,其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如今也不容忽視。
首先,營收盈利能力出色的央企,在順周期板塊輪動中具有明顯的優勢。伴隨著經濟的逐步復蘇,身處基建、制造、能源等領域基本面良好大型央企,借力順周期,在板塊輪換的過程中以多年以來低估值的優勢,完成股價的逆勢上漲。
▲2019年度各類別上市企業利潤占比
其次,央企的實體業務能夠沿著高確定性的政策主線,緊緊跟隨著國家宏觀層面的戰略部署和安排。
與民營企業相比,央企的經營活動和投資布局直接服務于國家戰略,在政策和監管方面通常不太會發生重大的臨時性變化。一方面,這些企業通常在重要領域占據著絕對優勢地位,另一方面,其發展方向與國家戰略高度相關,享有著政策的利好。
例如,國資委明確提出央企要高質量實施好“十四五”規劃,針對物流平臺、制造業升級、數字化轉型、減排降碳等領域的發展方向做出了明確的指導,而央企能夠第一時間捕捉到政策指導傳遞出的信號。
第三,大型央企市值體量大,表現穩健,許多公募基金與海外投資機構的目光已經鎖定在了能力突出的央企股票。
以央企控股公司主導,近期熱門的軍工行業為例,截止到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中軍工持股總市值1132.12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軍工股持倉總市值為80.64億元,持倉占比為1.87%。二季度加速配置,軍工行業持倉規模環比增加26.72%,持倉比例3.85%,超配0.79%,多只個股獲得外資加倉。
▲軍工行業公募基金重倉持股統計
央企在實業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僅2020年,從新冠滅活疫苗研制到嫦娥五號登月任務完成,從北斗系統順利開通到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這些大國重器真正起到了頂梁柱作用。
▲嫦娥五號工作示意圖
隨著央企融資效率升級,股東投資回報的躍升和國家發展的提速,這些央企正在完成實體經營和資本運作的同步。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A股的央企大時代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