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如果關心股票市場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大家討論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商譽減值。商譽減值也是最近A股市場中最大的雷,而且打擊面非常廣,很多朋友持股好好的,莫名其妙就突然大
這幾天,如果關心股票市場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大家討論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商譽減值。
商譽減值也是最近A股市場中最大的雷,而且打擊面非常廣,很多朋友持股好好的,莫名其妙就突然大跌,然后就發現,原先年報應該盈利的上市公司,突然公告說巨虧。
之前說年報業績預披露截止日是在1月31日,其實也就是業績地雷最集中的時段,就比如昨天的:
天舟文化預虧10.6-11億,商譽減值12-14億。
南寧糖業預虧13億,資產減值。
科陸電子預虧9-11億,商譽+壞賬減值。
永安林業預虧9億元-13.5億元,商譽減值等。
奧維通信預虧1.2-1.4億,資產減值1億。
湖南天雁預虧擴大到8500-9500萬元。
金新農預虧2.4-2.9億,非洲豬瘟+商譽減值。
安泰科技預虧2.1-2.4億,資產減值。
五礦發展預虧6.83億元,計提存貨跌價。
青海華鼎預虧1.8億元,資產減值。
榮華實業預虧9800萬元,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通達股份預計盈利0元至360.8萬元,同比下滑70%-100%,資產減值。
以上這些大多都跌停。
這雷一踩中,也是傷筋動骨。那么作為我們普通的投資者,應該如何來避免踩到商譽減值地雷呢?
首先,就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商譽。
所謂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并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并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一般來說,商譽都是在企業并購的時候出現。什么意思呢?舉個例子就明白了,比如某A上市公司,要收購B公司,而B公司的市場價格(公允價值)為800萬,而A公司出價1200萬收購。那么這多出來的400萬(1200-800)就是商譽。
出價高自然會有各種原因,比如看好B企業的潛力,或者是可以把財務報表做的更好看。
那么商譽在什么情況下會需要減值呢?
在并購標的業績承諾不達標的情形下,根據監管規定需要計提商譽減值。簡單來說,在并購企業的時候,因為看好企業的潛力,所以高價收購產生了高商譽。
但同樣的,會有業績承諾來作為潛力變現的標準。如果在未來幾年中,被并購的企業的業績沒有達到承諾的標準,商譽就需要計提減值。
之前有一個統計數據,全A股的商譽規模總計有1.45萬億元,規模非常龐大。而創業板的商譽問題更加嚴重,商譽占凈資產的比重為19.24%。
因此,這個雷的打擊面還是很廣的,萬一踩中了,受傷會比較嚴重。
如何避開商譽減值的地雷?
首先,我們要找到每家公司商譽的具體金額。在任意炒股軟件中的F10,都可以找到該公司的財務報表,商譽屬于資產下的非流動資產中的科目,很容易找到。
然后計算一下,商譽占凈資產的比例。
凈資產=資產總額-負債總額
商譽/凈資產
然后就看這個比例是否過高,比如創業板全部公司的平均比例都要接近20%,這顯然太高了。
一旦承諾的業績不達標,可能導致商譽大幅減值,試想一下,一個公司的資產要減去20%甚至更多,這就很可怕了。
換言之,如果一個公司擁有巨額的商譽,即便這個公司并購標的達到承諾的業績,但終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
但如果商譽占凈資產比例非常小,那么風險就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即便出現減值的情況,可能也就是短痛,抹掉了一年的業績收入,長期來看甚至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