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P2P平臺網信普惠終于迎來了最新消息。10月13日,先鋒危機管理與重組工作組在微信公眾號“網信官微”發布《關于協助投資人/出借人進行集約訴訟的公告》,公告稱工作組
沉寂已久的P2P平臺網信普惠終于迎來了最新消息。10月13日,先鋒危機管理與重組工作組在微信公眾號“網信官微”發布《關于協助投資人/出借人進行集約訴訟的公告》,公告稱工作組經過審慎研判與評估,擬確定以“集約訴訟”作為協助投資人催收工作的重點方向和方式之一,逐步以逾期企業或逾期項目為單位,由第三方專業律師事務所向債權人提供集合/并案訴訟服務。
2019年10月9日,為應對大量兌付危機,網信官微發布《先鋒集團成立臨時危機管理工作組,牽頭風險化解工作》,宣布成立臨時危機管理工作組,CEO張利群為組長,該工作組宣稱專門討論后續工作計劃和方案,此后官微推文落款也一直為這個工作組。而在2020年7月1日,網信官微的《關于對金銀島(寧夏)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借款企業和個人勝訴并進入執行階段的公告》推文里,落款變為了先鋒危機管理與重組工作組。
創始人客死異鄉
翻閱該公眾號歷史發文可以看到,從2019年7月開始,該公眾號就開始只發布關于回款催收信息,到2020年后推送相關消息的時間間隔越來越長,此次發布的公告之前兩篇推送的時間分別是2021年8月19日和2021年3月16日,可以這樣說,網信官微如同其公司一樣,處于停滯狀態。
此次公告的措施是網信普惠在回款越來越困難的境況下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公告中提到“由于發起訴訟系債權人個別行為,訴訟成效面臨效率低、成本高、資料收集與協助覆蓋不夠”以及“網信平臺因自身僅是居間信息發布方,在催收與司法訴訟過程中,面臨主體失格問題,故針對逃廢債企業的常規催收工作成效甚微”,因此擬確定以“集約訴訟”作為協助投資人催收工作的重點方向和方式之一。
2019年7月4日網上有消息爆出經網信集團領導討論共同決定網信平臺良性退出,這個時間點被稱為網信衰敗的時間節點,自此開始,網信出現兌付困難,投資人的投資到期卻無法回款,先鋒系其他金融平臺也出現兌付危機。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僅該小道消息出現不到3個月,網信官微于10月5日發布訃告,其創始人也是實際控制人張振新客死異鄉,這讓原本就處于恐慌的投資人更加擔心是否還能回款,也有投資人指出張振新死后,其大量海外資產如何處置?
再加上這期間大量員工離職、部分高管不知所蹤、資產被抵押扣押或訴訟凍結,難以變賣償債。一系列變故讓網信一蹶不振,直到如今,網信還是未掙脫兌付的泥淖。
網信旗下主要的理財平臺為網信普惠,2013年7月上線,目前網信集團的官網已無法打開,網信普惠主要提供“智多新”定期產品以及P2P產品,其中P2P類產品包括消費貸、供應鏈、個體經營貸以及企業經營貸。
網信普惠最初名為“第一P2P”,后依次改名為網信理財、網信普惠。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19年6月末,網信普惠等P2P平臺,借貸余額近60億元,先鋒系借貸余額總計約700億元。
債權置換被指二次收割
在清退最初,網信成立臨時危機管理工作組,官網不停推文公布重點工作進展以安民心;成立資產處置小組,盤點公司名下多處地產,并稱將所得資金將作為還款來源之一;成立投資人/出借人委員會代表,參與相關產品方兌付方案的修訂監督后續清收回款工作;在兌付方面,僅從官微公布的消息,大樹相關項目共進行了兩次回款,且都在2020年初,總金額為19502646元,但與其要兌付的金額還是相去甚遠。
處置了地產后,最近先鋒系開始處置其名下股權,4月阿里拍賣信息顯示,先鋒基金公司34.21%股權于6月2日開拍,江蘇省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拍賣標聯合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先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比例為34.2076%的股權,起拍價為5931萬元,6月已被撤回。除此之外網信也做出相應動作,拍賣了其名下各公司的股份,價格都在20、30萬,但大多因無人出價流拍。
在債權置換上,網信推出了有解商城、悠然專區和喜呱呱。但有債權人指出,在有解商城上,商品不能用債權完全沖抵,而是債權沖抵部分后還需要支付剩余部分現金,并且很多商品價格虛高,因此被指出有二次收割的嫌疑。
從2020年中旬以來,網信官微就幾乎不再更新其回款工作,只是在重大節假日時更新債權置換平臺活動,并且更新的時間間距也在不斷拉大。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期間網信稱因節約成本更換了客服熱線,這讓未回款的投資人恐慌。
從2003年張振新創立聯合擔保集團開始,先鋒系通過收購及申請拿下了銀行、證券、基金,以及擔保、租賃、保理、支付、征信、互聯網小貸等近乎全金融牌照,資產規模更是高達3000億元。而當張振新去世消息傳來,許多人才發現原來不知不覺先鋒系已只剩下空殼,700億債務剛兌無望。
幸運的是,在長達兩年多時間沒有立案后,最近合肥、天津、長春、常州多地網信分公司被當地警方立案偵查,在政府的介入下,催收工作開展的會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