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開門紅”產品預期收益出奇的一致,差異非常小,這和年金險4.025%預定利率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保險公司的預定利率達到4.025%,自然會成為炒作的一大賣點。那么,事實真是如此嗎?本期,小編通過《[2019]4號文》來分析一下保監會對年金險4.025%預定利率為什么叫停。
一、保監會對年金險4.025%預定利率為什么叫停?
所謂的年金險4.025%預定利率,指的是的年金險的現金價值,也簡稱退保費,那么,保監會對年金險4.025%預定利率為什么叫停,其實歸結于二大點:
(1)潛在風險高:舉個栗子,假設身價千萬的富豪,想財富傳承,購買的年金險靠前年的現金價值是50萬,保險公司按照最高預定利率4.025%給到他,第二年利率是(50萬*0.04025%)=20125萬,第二年按照520125元 *0.04025%計算,以此類推……
如果遇上挺多有錢人,保單現金價值高,利滾利,這個利息非常嚇人,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就是累贅……
(2)維持金融市場穩定:眾所周知,事關國家經濟命脈的“三駕馬車”分別是銀行、證券和保險,保險行業的挺多龍頭也被國家把控,如國壽、人保、太平等。國內91家壽險公司其實都是由國家銀保監會監管,就好比孩子不聽話,作為家長的自然需要壓一壓。
消費者的權利承諾了就不會動,如果遇上某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綜合率低于100%,退一萬步說真的倒閉了,雖然消費者權利不受影響,但是對于接盤的保險公司來說,也是很大的負擔,勢必會牽扯到監管部門再次出來協調,一來二去……為了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權衡消費者和保險公司之間的權利,把潛在風險掐死在搖籃里,這種做法也是合理的。
二、年金險4.025%預定利益如何提現出來?
消費者需要了解,4.025%預定利益是指現金價值,是取不出來的,除非退保。
一般來說,如果現金價值不高的話,幾千或上萬塊,哪怕到了60周歲,利率也不高,并不適合短期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