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寶的用戶人數已經突破了8000萬,且上升的勁頭還是十分顯著的,除了本身支付寶的量級比較龐大和大力宣傳之外,被用戶廣泛接受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打破傳統保險的思想,加入門檻比較低,費用方面0元。
支付寶采取
“先保障,后繳費”的方式,打破了傳統保險“先繳費,后保障”的思路,只要符合條件,可以先享受保障,等別人需要理賠時再均攤費用,此外,相互寶還提出了“陪審團”的機制,對于有爭議的案件,進行公示,由有陪審權利的用戶表決該不該進行賠付,使用戶的參與感更強,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顧人情。
我覺得相互寶不能替代保險,所以保險產品還是最重要的部分,若沒錢購買長期的重疾險,可以先加入相互寶作為一個過渡,但等到有預算,一定要把重疾險補上。若購買了重疾險產品也可以講相互寶作為一個補充。畢竟加入的門檻比較低,想退出也比較自由。所以還是比較建議加入的。
此外這里我還是想說一下
“相互寶”的三個缺點,幫助大家更好的進行選擇:
1.可能會出現無法賠付的情況:若是保險產品是具有法律效應的,保監會也會進行監管,但互助計劃不屬于保險,官方也有相關的條款規定:若出現不可抗力或政策因素,導致相互寶無法存續會解散,若官方停止相互寶服務也會停掉,若用戶小于324萬人時,官方有權主動終止或者調整該計劃。所有互助計劃可能無法繼續,也可能出現無法賠付的可能性。
2.保障內容可能會更改:若是保險產品保障內容是在保險條款中規定的,不能隨意進行更改,但是互助計劃不是保險,能夠更改保障內容,比如今年的5月份,相互寶修改了甲狀腺癌的理賠標準,之前甲狀腺癌若40周歲之前確診能夠得到30萬的互助金,修改后確診甲狀腺癌只能獲得5萬的互助金。
3.理賠時效性不高:在相互寶8月的靠前期公式中,還有不少2月份就確診的重疾,可是8月份才能進行理賠的公示,理賠的效率確實比較低,有一部分原因是理賠人數多,調查取證難度較大,但是保險產品都會在合同中規定多少日內做出理賠結論,一般是30天內做出理賠結論。
總的來說,在購買了商業保險的情況下,可以加入相互寶作為補充,若預算不充足也可以先加入相互寶,使自己不至于毫無保障,待有預算之后,還是需要把商業報銷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