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養老保險是由國家強制實施的,其目的是保障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需要。
退休費用社會統籌(即社會養老統籌)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指由社會保險管理機構在一定范圍內統一征集、統一管理、統一調劑退休費用的制度。具體辦法為:改變企業各自負擔本企業退休費的辦法,由社會保險機構或稅務機關按照一定的計算基數與提取比例向企業和職工統一征收退休費用,形成由社會統一管理的退休基金;企業職工的退休費用由社會保險機構直接發放,或委托銀行、郵局代發以及委托企業發放,以達到均衡和減輕企業的退休費用負擔的目的,為企業的平等競爭創造條件。隨著社會化程度的提高,退休費用不僅在市、縣范圍內的企業之間進行調劑,而且在地區之間進行調劑,逐步由市、縣統籌過渡到省級統籌。
社會統籌基金支出:指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從社會統籌基金中支付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休、退休、退職人員個人的養老金、喪葬撫恤補助,以及由于保險關系轉移、上下級之間調劑資金等原因而發生的支出。包括:基礎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離休金、退休金、退職金、補貼、喪葬撫恤補助、其他支出。
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企業的繳費比例為工資總額的20%左右,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的8%。企業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一部分用于建立統籌基金,一部分劃入個人賬戶;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計入個人賬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由社會統籌基金支付,月基礎養老金為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20%,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個人賬戶基金積累額的1/120。
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簡稱統賬結合,是我國在世界上首創的一種新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個制度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上采用傳統型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的籌集模式,即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社會互濟;在基本養老金的計發上采用結構式的計發辦法,強調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激勵因素和勞動貢獻差別。
統籌是什么意思?
統籌是相對于個人帳戶而言的。拿養老保險的來解釋吧:
公司如果是屬于事企業單位,需要繳納員工總工資的20%進入社會養老保險的統籌基金。個人繳納月收入8%進個人賬戶。
如果是個體經商戶,需要繳納員工工資的12%進入社會養老統籌基金。個人繳納月收入8%進個人賬戶。
靈活就業人員,自行繳納當地社會月平均工資的20%,其中12%進統籌,8%進個人。
退休后的養老金:繳納年*統籌+個人賬戶/120
但是你只用關心個人賬戶的錢的多少。統籌部分不是你曾經繳的多就多的,那是按社會平均處理,并且是保值的哦。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0%,個人8%,各地比例不同
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
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5%,個人0.5%
工傷保險根據單位被劃分的行業范圍來確定它的工傷費率
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0.8%,個人不交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