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外資保險公司推出了與投連險賬戶掛鉤的教育金產品,其本身的用意在于滿足一些想為孩子提供更多教育資金的家庭需求,但是并非所有的家庭都適合。1.注重孩子,忽視家長。家長通常會將孩子放在家庭消費的首位,在購買保險時也是一樣,但是他們卻容易忽視,家長的穩定的收入才是孩子未來幸福生活的基礎。如果家長發生意外,那么即使購買過兒童保險計劃,也會因為無法積蓄繳費而打了水漂。
所以,在選購教育金產品的時候,投保人一定要選擇具有保費豁免功能的產品,也就是說如果投保人發生意外,保險公司可以豁免之后的保費,且保證繼續有效。2.早繳費早返還。所有的***者都是一樣的,希望能夠早一天獲得返還利益,但是對于選購教育金產品的消費者而言,切不可有這種想法。因為購買教育金產品的初衷就是在于為將來孩子教育經費提前做準備,同時也是為了減輕將來的壓力。然而市場上一些購買兩三年后就可以立刻得到返還的產品,其問題就在于資金很難做到專款專用,往往所得到的返還不會用于孩子的學費。而等到孩子進入高中或大學后,每年學費高昂之時,往往三年一次的返還就顯得杯水車薪了。3.躉繳型優于期繳型。
有的家長很早就為孩子準備了一筆念書的經費,并且一股腦地投入教育金產品。這種方法其實不可??!普通教育金產品掛鉤的是分紅型獲利方式,其預期年化收益率較低,即使加上固定預期年化收益率,一般年預期年化收益也在5%以下。假設家長為孩子準備了10萬元資金,倒不如每年支付5000元保費,其他資金用于高預期年化收益***,這樣在獲得教育經費保證的前提下,還可以獲得更高預期年化收益,且規避了一定的風險。4.過度追求領取靈活性。教育金產生的意義之一就在于幫助沒有堅定存款毅力的父母提前為孩子未來做規劃,半強制性的繳費模式就是為了保證這部分資金不被消耗在其他方面。如果產品靈活性較高,就難以保證父母不會挪用這筆資金,這也使得之前的努力前功盡棄。
5.投連險和教育金是絕配。一些外資保險公司推出了與投連險賬戶掛鉤的教育金產品,其本身的用意在于滿足一些想為孩子提供更多教育資金的家庭需求,但是并非所有的家庭都適合。投連險好比一把雙刃劍,與股票相比其優勢在于長期***,與傳統保險相比其優勢在于高風險高預期年化收益。如果孩子小,可以選購與投連險掛鉤的教育金產品,可以獲得穩定的高預期年化收益;如果孩子已經超過10歲,那么基本沒有可以選擇的傳統教育金產品,即使有,也會因為資金運作時間短而失去其優勢,不妨選擇純投連險產品,或者干脆放棄保險,選擇定投基金。6.教育金返還缺乏針對性。由于現在我國實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只要不是私立小學和初中,其費用還是可以接受的。
相比之下,每年遞增的大學費用,以及越來越多的留學熱潮,使得孩子進入18歲之后的教育費用壓力越來越大。而且,返還得越早,賬戶中的資金就越少,可以為以后做累積的資本也越少,那么進入大學后可以獲得的返還也會相應減少。
所以,對于大多數家庭而言,集中資金主要為大學費用做準備才是選購教育金產品時的正確理念。至于高中甚至是初中、小學的教育金費用,則完全可以根據自身條件來確定,家庭條件越是寬裕,選擇返還的時間點就可以越早。7.孩子太小無需規劃教育金。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連小學還沒有上,規劃大學教育金實在太早,其實這種想法并不正確。假設同一款教育金產品,繳費期為5年,保額為40萬,那么從0歲起投保要比從10歲起投保,少繳納保費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