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目錄
按照慣例,醫保目錄約五年調整一次。中國在1999年建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2000年制定了靠前版《醫保目錄》,并于2004年進行了修訂。2009年12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了2009年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將《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治療性藥品全部納入《藥品目錄》甲類部分。
現將《藥品目錄》印發各地,并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制定《藥品目錄》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險制度的要求,是保障參保人員基本用藥需求和適應醫藥科技進步的客觀需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保障部門要提高認識,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的規定,認真貫徹執行《藥品目錄》。《藥品目錄》在2000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的基礎上進行了以下調整:一是險種適用范圍從基本醫療保險擴大到工傷保險。二是在保持用藥水平相對穩定與連續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品種。三是調整了《藥品目錄》的分類,對部分劑型進行了歸并,明確了部分藥品準予支付費用的限定范圍。四是在《藥品目錄》中增加凡例”,對《藥品目錄》進行解釋和說明。
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認真做好《藥品目錄》乙類藥品的調整工作。要精心組織,搞好部門協調,制定科學的評審方案,嚴格評審程序,廣泛聽取意見,完善專家評審機制,充分尊重專家意見。不得要求企業申報,不得以任何名目向企業收取費用。調整工作要在2004年年底前完成。對各統籌地區執行《藥品目錄》要提出明確的時間要求。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對國家《藥品目錄》甲類藥品不得調整,乙類藥品調入與調出的數量總和控制在國家《藥品目錄》乙類藥品總數的15%以內。民族藥的調整不受比例限制,增加的品種應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頒布的民族藥標準。調入《藥品目錄》的乙類藥品,除工傷保險用藥可以特殊考慮***蛋白類制品以及中成藥的酒類制劑外,均要符合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范圍管理規定。藥品名稱和劑型嚴格執行國家《藥品目錄》的規范,不得使用或標注商品名。對《藥品目錄》中部分藥品所規定的支付限定范圍可以進行調整,但不得取消。調整的乙類藥品品種要上報我部審核。
三、各統籌地區要嚴格執行本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藥品目錄,不得調整或另行自定。參保人員使用《藥品目錄》中的西藥與中成藥所發生的費用,應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不分甲、乙類;應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甲類藥品嚴格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規定支付,乙類藥品由各統籌地區根據實際確定個人自付比例。對《藥品目錄》限定適應癥的藥品,各統籌地區要制定相應的審核支付辦法,加強對使用這部分藥品臨床依據的審核。對《藥品目錄》中的非處方藥品,要允許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不用醫師處方直接到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費用由個人賬戶支付。各統籌地區要根據實際,適當放寬緊急搶救期間用藥的范圍并制定相應的支付管理辦法。
各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及時更新醫療、工傷保險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做好藥品通用名稱與商品名、異名對應工作,不得對《藥品目錄》的藥品用商品名進行限制。
對省級藥品食品監管部門批準的治療性醫院制劑,統籌地區要在征求衛生、中醫藥、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及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支付范圍的醫院制劑目錄,明確支付辦法,并納入定點協議的范圍。
四、各地要做好新舊《藥品目錄》使用和管理的銜接,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嚴格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用藥管理,保障職工的基本用藥需求,控制藥品費用支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加強對藥品目錄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如有重大問題,及時報告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