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組織,是亞非拉等石油生產國為了反對西方資本主義的剝削協調成員國的石油生產政策而設立的于1960年9月成立。他是為了維持國際石油價格的穩定確保石油生產國的收入,最高決策機構是成員國大會,是由成員的代表團組成的負責制定相關的政策等等。
自1960年9月以來,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總部已從瑞士日內瓦,遷至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是世界最早、最具影響力的原材料生產國和出口國組織。石油是戰后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戰后初期,世界石油的勘探、開采和銷售幾乎都由西方石油壟斷財團控制。這種壟斷控制的結果是西方發達國家獲得超額利潤,而第三世界主要產油國的經濟利益受損。為了與主要石油公司(主要來自美,和英資)競爭,以被用來降低油價和生產者的負擔。最初,該組織只是一個非官方的談判團體,通過以以較低的價格將其出售給第三世界國家。這種規模限制了其與西方石油公司中公司爭奪更大利益份額和更高生產控制水平的努力。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初,它開始顯示出其有效性。
巴和以之間沖突的出現最終導致歐佩克從一個單純的企業聯盟轉變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后,歐佩克***成員國成立了另一個重疊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OAPEC)集中西方施加壓力。不是主要石油出口國的埃及和敘利亞,也加入了***石油輸出國組織,以幫助實現了該組織的目標。后來,1973年在日爆發的贖罪戰爭加強了***國家的這種選擇。以軍隊之所以能夠抵抗埃及和敘利亞軍隊,是因為美國對以以色列的緊急供應。憤怒的***世界在1973年對美,西歐實施石油禁運,使得西方大型石油企業集團在20世紀70年代初突然面臨一群聯合產油國。
歐佩克成員國代表(主要是代表團團長)在歐佩克大會上與以協調統一了石油政策,以促進了石油市場的穩定和繁榮。歐佩克秘書處根據事會受理的指示,在秘書長的直接領導下,負責本組織的日常事務。一些執行機構,如歐佩克的經濟委員會和部長級監督委員會,履行許多職能如協商磋商和協調。
歐佩克成員國分析和預測當前形勢和市場趨勢加上以,明確經濟增長率和石油供求狀況等一些基本因素,然后討論對其石油政策作出哪些調整。例如,在舉行的幾次會議上,歐佩克成員國分別決定增加或減少該組織的石油總產量,以保持了石油價格的穩定,并為消費國提供了穩定的短期、中期甚至長期石油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