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上規定的行政給付是什么意思?
行政給付一般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向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提供物質利益或者賦予其與物質利益有關的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給付體現了國家對于社會特殊群體、弱勢群體的關心和幫助。行政給付的對象是具有特定情形的行政相對人;行政給付是行政機關通過行政給付行為賦于給付對象一定的物質上的權益或與物質相關的權益,物質上的權益表現為給付相對人一定數量的金錢或實物;與物質有關的權益主要表現為讓相對人免費入學受教育、享受公費醫療待遇等。
行政給付的形式散見于法律、法規、規章、政策之中。主要有以下四種:撫恤金、特定人員離退休金、社會救濟福利金、自然災害救濟金及救濟物資。行政給付也須按照一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
二、什么是行政給付?
行政給付的內容是指行政機關通過行政給付行為賦予被幫助人的權益。它不同于行政獎勵的內容,不具有精神上和職務上的權益,一般只具有物質上的權益和與物質有關的權益兩部分內容。
(1)物質上的權益。表現為幫助人獲得一定數量的實物,一定數額的貨幣、物品等。
(2)與物質有關的權益。這是賦予被幫助人以一定的權利,即需具備一定物質條件才能實現 的某些權利,如免費入學受教育、享受公費醫療等。
三、行政給付的特征有什么?
(一)行政給付以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為條件
也就是說,行政相對人要獲得相關的物質幫助,必須事先向有權實施一定給付行為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即使是在自然災難等特殊條件之下的行政給付行為,一般也需要行政相對人在領取救濟物資時**一定的手續,這些手續可以視為一種補辦的行政給付申請。
(二)行政給付是一種行政行為
行政給付的主體一般是行政機關,但是也包括法律、法規授權的社會組織。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行政給付的方式逐步趨向多樣化。在許多領域內,行政給付并不是由行政機關直接實施,而是由行政機關撥出專門的款項,支持某些社會福利組織或社會公益事業單位來實施。只要這種給付行為有特定的法律依據,它就仍然屬于一種行政行為。
行政給付是指行政機關通過行政給付行為,賦予被幫助人的權益。行政給付只具有物質上的權益和與物質有關的權益。包括給予被幫助人一定數額的貨幣物品,讓其享受免費入學教育,享受公費醫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