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制拘役區別都是什么?
1、刑期不同。拘役是一種短期自由刑。拘役的刑期最短不少于1個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所以,拘役是我國對罪犯予以關押、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三種自由刑中最輕的一種。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并罰時不得超過3年。
2、處罰方式不同。拘役適用于罪行較輕,不需要判處***,但需要短期關押改造的罪犯。管制是對罪犯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3、執行者不同。拘役由公安機關就近執行。所謂就近執行,是指由犯罪分子所在地的縣、市或市轄區的公安機關設置的拘役所執行。管制由原先的公安機關執行,改由地方社區矯正機構進行,即縣級司法行政部門執行。
二、管制的執行機關是什么
1、管制的期限。根據刑法的規定,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兩年以下,數罪并罰時最高不能超過3年。
2、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應當由人民法院交由公安機關執行,即對管制的執行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其他任何機關都沒有這個權力。
3、管制刑期的計算。刑法規定,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即判決開始執行的當日起計算,當日包括在刑期之內。
4、管制的解除。刑法規定,對于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滿,執行機關應向本人和其所在單位或者居住地的群眾宣布解除管制。這樣規定有利于防止無限制地延長管制,損害被解除管制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及時宣傳法制,教育群眾,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
三、管制的怎么執行
管制是對犯罪分子不實行關押,但限制一定的人身自由,由公安機關依靠群眾來監督執行的一種刑罰方法。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由人民法院將判決書和執行通知書送到犯罪分子戶口所在地或者常年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執行。公安機關也可以委托犯罪分子戶口所在地或者常年居住地的基層組織或者其所在單位的保衛部門協助執行。在執行管制時,執行機關應當向犯罪分子所在單位或者所在地的有關群眾,宣布該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實、管制的期間長短、對犯罪分子的要求等。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執行過程中,必須遵守法律、法規,服從群眾監督,積極參加集體勞動和生產;向執行機關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遷居或者外出必須報告并經過執行機關的批準。執行時間到期的,由執行機關通知本人,并向有關單位和群眾宣布解除管制。
如果公民在日常中做出了任何的違法行為后,都將會受到司法部門的制裁和處罰,那么司法機關也會對犯罪行為進行調查和審理,最終也會根據違法行為的情節以及造成的后果來確定最終的處罰力度,如果當事人對司法機關做出了處罰決定不認同時,也是可以申請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