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稱】第二套人民幣10元工農像(大黑十)
【圖片鑒賞】
1、發行背景
第二套人民幣是在靠前套人民幣統一全國貨幣的基礎上于1955年3月開始發行的。50年代初,醫治了戰爭創傷,制止了通貨膨脹,國民經濟逐漸恢復,工農業生產發展,商品經濟日益活躍,財政收支基本平衡,市場物價趨于穩定,貨幣制度也相應鞏固和健全,一個獨立、統一的貨幣制度已建立起來。但是,由于解放前連續多年的通脹遺留的影響沒有完全消除,加上靠前套人民幣面額大、種類多、質量差、破損嚴重等弊病,國家決定發行第二套人民幣,同時收回靠前套人民幣,大黑十紙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的產物。
2、發行券別與版別
第二套人民幣發行從1955年3月至1962年4月,共發行了11種券別,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券。共16種版別,其中:1分、2分、5分2種(紙、硬幣各一種);1角、2角、5角各1種;1元券各2種;2元1種;3元券1種;5元券2種;10元券1種。
3、特點
一是消除了戰時痕跡和通貨膨脹的影響。版別少,面額小,單位價值大,方便流通;
二是版面圖案體現了各民族大團結,共同進行經濟建設的新風貌,具有好看、好認、好算、好使用“四好”特點;
三是精心制作,印制技術和紙張質量都比靠前套人民幣好,防偽性能增強;
四是鈔券的印制,由部分依靠外援過渡到本國獨立印制,1961年我國自制的水印紙研制成功,即用在第二套人民幣鈔券上。
1953年大黑十紙幣是我們經濟建設能力的象征,1953年10元就是第二套人民幣的“幣王”,收藏愛好者通常叫它“大黑十”,它的版別195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