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王莽當政后,為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以及對百姓的財富掠奪,他以托古改制”為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幣制改革。刀幣和布幣都在改革中恢復,但從形態上與春秋戰國時的并不相同。由于幣制復雜混亂,導致民間交易很不順暢。并且每次改制的錢幣大小不斷縮小,價卻越來越高,實質上剝削了普通民眾的財富。幣制改革的失敗也是新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
盡管王莽的改革是失敗的,但他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幣卻是古錢史上的精品。貨幣多采用懸針篆的字體。大多工藝細致,十分精美,又兼其中個別貨幣存世量極少,所以受到中外錢幣研究者和收藏家的喜愛。其中有些還榮登古泉五十名珍等歷代珍稀古錢幣名錄。存世的王莽幣也為學者研究西漢末年、新朝及東漢初年的經濟史、金融史、貨幣史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證。
王莽雖然被人民永遠地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但王莽錢的藝術價值卻遠遠超過了它的使用價值,它的文字、冶煉和設計都堪稱中國古錢一絕,匠心獨具,有著極高的收藏和欣賞價值。
2006年西安還曾出土過國珍金匱五千等西漢末期及新朝的貨幣。據考證,這兩種幣均可能為西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靠前次貨幣改革時的產物,未流通,屬試鑄品。史籍失載的國寶金匱直萬是價值最高的古錢之一,
2012年12月,在對濟南市章丘市曹范鎮于家埠一考古工地的發掘中,不僅發現少見的兩漢之交墓葬群,而且出土文字清晰的王莽幣”,證實該墓或為少有的有文字證據的王莽時期墓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