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中,外在經濟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行業規模擴大對個別廠商所帶來的積極效應。外在經濟,又稱為外在規模經濟,是指當整個行業的生產規模和產量擴大時,使得個別廠商的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源自于行業規模擴大后,個別廠商能夠享受到的由外部因素帶來的各種便利和優勢。
外在經濟的定義與特征
外在經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成本降低: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可以設立專業技術學校培養熟練勞動力和工程技術人員,提高整個行業的勞動力素質。同時,共同的服務組織如市場推銷機構、信息機構和科研機構等的建立,也為廠商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和支持,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
2. 效益提升:行業規模的擴大促進了專業化協作和資源共享,使得各個廠商能夠更高效地利用資源和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此外,便捷的交通運輸和通訊網絡也為廠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和信息來源,有助于其更好地把握市場動態和客戶需求。
3. 非貨幣因素便利:外在經濟還包括了技術性外在經濟,即因行業規模的擴大,個別廠商可以獲得修理、運輸等方面非貨幣因素的便利條件。這些便利條件雖然不是直接以貨幣形式體現的,但同樣能夠降低廠商的成本并提高效益。
引起外在經濟的原因
引起外在經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行業規模擴大:整個行業的生產規模和產量擴大是外在經濟產生的直接原因。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廠商之間可以形成更緊密的協作關系,共享資源和信息,從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
2. 外部環境的改善:外在經濟的產生還離不開外部環境的改善。例如,***政策的支持、市場環境的優化以及社會技術的進步等因素都有助于提高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進而促進外在經濟的產生。
3. 專業化協作的加強: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廠商之間的協作關系也日益加強。這種協作關系不僅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還有助于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外在經濟的現實意義
外在經濟對于現實經濟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首先,它有助于企業制定更合理的產業政策和市場戰略。通過了解和把握行業規模擴大的趨勢和規律,企業可以更加精準地定位自己的市場角色和發展方向。其次,外在經濟還有助于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通過加強企業之間的協作和資源共享,可以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最后,外在經濟還有助于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效益,企業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外在經濟是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行業規模擴大對個別廠商所帶來的積極效應。了解和把握外在經濟的規律和特點,對于企業和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