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違約金的計算比例是多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并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靠前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
二、如果違約金約定過高,法院應依照什么標準進行調整?
我國《合同法》一百一十四條二款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實際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薄逗贤ā吩谫x予當事人以約定違約金自由的同時,又規定了當事人得就違約金數額主張調整。實踐中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為由,請求法院加以調整的情形時有發生。
然而,在理論上,關于違約金的性質、國家干預的程度等問題依然使人困惑,而立法上,如何判定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如何予以“適當調整”,法律均未進一步明確,從而導致對違約金“過高”調整問題的認定和處理在審判實踐中頗多爭議,法律適用極不統一,司法工作者有時也無所適從。本文就司法實踐中遇到的這一問題作一些理論和實務上的探析。
三、按照經濟合同規定支付的違約金,是否可以稅前扣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納稅人按照經濟合同規定支付的違約金是可以進行稅前扣除的。
對于違約金具體的計算比例在法律上是咩有明確規定的,但是法律有一項規定如果違約金超過了30%那么就可以認定為其違約金過高,可以提起法律訴訟,要求法院作出一定的調整所以雙方才簽署合同的時候,違約金是不能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