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作權侵權相似度認定標準是什么?
著作權相似度達到高度相似程度算侵權。實際上在進行認定的時候,必須要根據作品的內容,由一般的大眾的感覺來進行認定,并不是機械化的,通過一個數據比例來進行認定,發生訴訟活動的時候,由法官來進行判斷。
著作權相似度達到高度相似程度算侵權。在著作權法是比例的。相似度達到高度相似的情況之下就屬于侵權行為。相同或相近似屬的認定按照如下方式認定:
(1)如果兩者的形狀、圖案、色彩等主要設計部分(要部)相同,則應當認為兩者是相同的外觀設計;
(2)如果構成要素的主要設計部分(要部)相同或者相近近似,次要部分不相同,則應當認為是相近似的外觀設計;
(3)如果兩者的主要設計部分或者要部或者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則應當認為是不相同的或者是不相近似的外觀設計。
二、著作權侵權的民事責任是什么?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5、剽竊他人作品的;
6、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7、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8、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錄音錄像制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版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制品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9、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
10、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
11、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鄰接權的行為。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關于知識產權方面,在認定相似程度的時候,是需要根據相關的情況來進行判斷。比如說如果是著作權在認定是否是屬于抄襲行為,應當是根據整體的作品那種感覺來進行判斷,作為著作權利人的話,要及時的保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