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部分上班族是的收入是工資報酬,根據稅法有關規定,職工收入超過5000元的,超過部分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一般來說,企業發放的工資都是稅后工資,職工對此有異議的,可以根據個稅計算辦法核對。那么,什么是工資扣稅的計算公式?下面小編就給廣大上班族做個具體介紹。
一、什么是工資扣稅的計算公式?
1、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乘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個稅免征額是50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乘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五險一金-繳稅。
二、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范圍是什么?
1、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包括四個方面:
(1)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開業并領取營業執照的城鄉個體工商戶,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及其他行業的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2)個人經***有關部門批準,取得營業執照,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3)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既個人臨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4)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取得的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稅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三、個人起征點和免征額的區別是什么?
所謂起征點,是征稅對象達到征稅數額開始征稅的界限。征稅對象的數額未達到起征點時不征稅。一旦征稅對象的數額達到或超過起征點時,則要就其全部的數額征稅,而不是僅對其超過起征點的部分征稅。
所謂免征額是在征稅對象總額中免予征稅的數額。它是按照一定標準從征稅對象總額中預先減除的數額。免征額部分不征稅,只對超過免征額部分征稅。
講到這里,相信大部分職工都明白了什么是工資扣稅的計算公式。簡單來說,計算工資扣稅的金額,要用工資總額減去五險一金,然后用基本工資減起征點,用超過的部分乘以適用稅率。目前工資扣稅按照7級稅率執行,最低的一檔是3%。根據規定,工資是要扣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