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消費者有時候會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遇到這種事情,我們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或者向質量監督管理局反映。我國對商品質量安全非常重要,制訂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為質監部門執法提供依據。那么常見的質監法律法規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做個簡單分析。
一、常見的質監法律法規有哪些?
質量監督是指為了確保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對產品、過程或體系的狀態進行連續的監視和驗證,并對記錄進行分析。
可以分為企業內部的微觀質量監督和企業外部的宏觀質量監督。而企業外部的宏觀質量監督又可以分為“行政監督、行業監督、社會監督”三類,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部門實施的“行政監督”。它主要是按行政區域分級負責的宏觀質量監督。其依據的主要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兒童玩具召回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認證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等等。
二、《產品質量法》為消費者的權利提供了哪些法律保證?
《產品質量法》主要從四個方面體現了消費者的合作權益:
1、明確了消費者的社會監督權利。
2、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有獲得質量保障的權利,明確了經營者必須對消費者購買的產品質量負責。
3、消費者因產品質量問題受到人身傷害、財產損失后享有損害賠償的權利。
4、發生產品質量民事***時享有選擇協商、調解、協議仲裁或者***等解決途徑的權利。
三、質量技術監督局主要職責是什么?
貫徹執行國家技術監督工作的方針、政策,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在我市行政區域內的組織實施和行政執法工作;對產品質量、計量和標準化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受理投訴,查處計量、標準化及生產經銷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等主要工作。
四、質量監督的特點是什么?
1、質量監督是一種質量分析和評價活動。監督的對象是產品、服務、質量體系、生產條件、有關的質量文件和記錄等。
2、質量監督的依據是各種質量法規和產品技術標準。
3、質量監督的范圍包括從生產、運輸、貯存到銷售流通的整個過程。
4、質量監督的目的是保護消費者、社會和國家的利益不受侵害,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對商品質量安全重視力度越來越大,關于質監法律法規也不斷豐富,對于消費者而言,比較熟悉的應該是食品安全法和產品質量法。消費者對企業有社會監督的權利,如果買到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可以要求企業賠償,因產品質量引發人身傷害的,消費者可以通過調解、仲裁或者訴訟等方式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