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的程序為以下:
1、立案,指公安機關決定立案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2、偵查,是指公安機關在**案件過程中,依照法律進行的專門調查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施。
3、拘留。
4、逮捕。
5、審查***。
(一)偵查階段(公安階段)
從人被抓一直到案人件移送檢察院,這一階段稱“偵查階段”,一般情況下是三個月左右。主要包括拘留以后一個多月,和執行逮捕以后兩個月左右。這一階段的工作重心在于通過公安部門的偵查,搞清楚案件的來龍去脈、基本事實。
(二)審查***階段(檢察院階段)
案件由公安機關移送檢察院***部門后,即進入了審查***階段。
審查***階段的工作重心在于:審核案卷材料是否充分,確實,證據是否確鑿?與否應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
《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于公安機關移送***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也就是說,這個階段在時間上一般是一個月到一個半月。
檢察院對案件審查完畢,會出現三種情況:1、如果確定案件材料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那么檢察機關就可以把案件移送法院,由法院判刑。2、如果認為犯罪嫌疑人行為不構成犯罪,則由檢察院作出“不***”決定。3、如果認為案件證據尚不夠充分,確鑿,那么可以將案件退回到公安部門重新進行偵查。
(三)審判階段:(法院階段)
這一階段的工作重心在于確定被告是否有罪?是什么罪?應該給予什么樣的刑罰?
在這一階段,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后,對于***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并且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除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審判靠前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
在時間上,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一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對于,重大、流竄等犯罪,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注:根據法律規定,被指控犯罪的人在公安、檢察院兩個階段統稱“犯罪嫌疑人”,而在法院審判階段統稱為“被告人”。
涉及到刑事案件的內容,首先要根據刑事案件的實際情況來對案件進行調查清楚之后,然后才能夠再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拘留。拘留之后要向檢察院進行批捕,如果檢察院的批捕沒有通過的話,還要再次進行調查,通過批捕之后才能對犯罪嫌疑人進行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