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班族而言,接觸最多的一個稅種應該是個人所得稅了。雖然說個人所得稅通常是公司代繳,但是自己還是知道怎么算最好,畢竟,如果今后做***,有勞務收入的話,超過一定金額也是要繳納個稅的。那么個人所得稅率的計算公式是什么?下面小編就為廣大上班族詳細講解下個稅方面的知識。
一、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常用的個稅計算公式是個稅=應納稅額乘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稅額=工資總額-社保個人繳交額-住房公積金個人繳交額-免征額。其中:
1、工資總額: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一般是一個月)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項目。
2、個人社保繳交額、住房公積金個人繳交額即為員工當月應繳交的社保、住房公積金個人部分總額,由企業代繳代扣。
3、免征額:5000元
二、個稅的稅率是多少?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后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三、個稅起征點和免征額有何區別?
公眾對“起征點”存在誤解。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個人所得稅免征額”。“起征點”與“免征額”有著嚴格的區別:
1、所謂起征點,是征稅對象達到征稅數額開始征稅的界限。征稅對象的數額未達到起征點時不征稅。一旦征稅對象的數額達到或超過起征點時,則要就其全部的數額征稅,而不是僅對其超過起征點的部分征稅。
2、所謂免征額是在征稅對象總額中免予征稅的數額。它是按照一定標準從征稅對象總額中預先減除的數額。免征額部分不征稅,只對超過免征額部分征稅。
綜上所述,在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中,有幾個因子要弄懂,像應納稅額就是工資總額扣減掉五險一金的余額,而適用稅率則可以對照個稅稅率表得到。目前,我國個稅實行的是超額累進稅率,也就是說應納稅額越高,適用稅率也越高,最高可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