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算公式為:繳交費用=繳費基數*個人繳費比例+繳費基數*企業繳費比例
各地會在每年的4月或者7月,根據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和社會平均工資的統計數據,調整繳存基數,并設置繳存基數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具體調整時間和數據,請參考當地社保機構和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發布的通知
2.社保繳費比例一般如下:
a)養老保險:單位20%;,個人8%;
b)醫療保險:單位8%,個人2%;
c)失業保險:單位2%,個人1%;
d)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各在1%左右,個人不需要繳納;
3、社保繳費基數按個人工資水平(在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300%—60%范圍)來確定,不得低于最低繳費標準;
五險一金是指社保和公積金
1、社保:五險一金中的五險指社保,社保繳費是根據社保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確定的,職工社保繳費基數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的工資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同時社保繳費基數要在當地上年度在職職工的月均工資的60%-300%之間。因此不同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不同,那么社保的繳費基數上限線就會不同,職工本人的工資不同,那么繳費基數也會不一樣。
社保的繳費比例分為單位繳費比例和個人繳費比例兩部分,具體如下:
各個地區的社保繳費比例可能略有不同,大家以當地規定為準。社保繳費分為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兩部分,單位繳費均進入統籌賬戶,只有個人繳費部分才會進入到個人社保賬戶中。
2、公積金:五險一金中“一金”是指住房公積公積金,我國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也是以職工本人上年度的月均工資來確定的,公積金繳存比例范圍最低為5%,最高為12%,個人的公積金繳存比例需要等于或高于單位繳存比例。
單位和個人繳存的公積金全部都會進入到繳存人的個人公積金賬戶中,在一些特定條件下,職工可以申請將個人公積金賬戶資金提現。
假設某職工的月均工資為3500元,單位為職工繳存的公積金比例為5%,那么職工個人需要交納的五險一金費用至少為3500*(8%+2%+1%+5%)=560元。職工在扣除五險一金的費用后,每月實際到手的工資為2940元。
1、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通過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為2000元,適用稅率3%,速算扣除數為0。
2、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可以計算得出,應繳稅款60元。
3、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各類保險-繳稅=8000-1000-60=69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