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島是屬于上海的,大約有1300平方公里。
崇明島是長江口的沖積島,它是長江泥沙淤泥沉積而成的,它是我國第三大島。崇明島上有侯鳥棲息地,是國家保護區。另外它還是上海的生態環境保護區,是限制發展重工業和化工業的。
由于它是淤積島,所以還在不斷的長大。
崇明島唐代以前是不存在的,直到公元618年,在今天的呂四漁場南面堆積出來了兩個沙洲,稱東沙、西沙,這便是崇明島的前身。
到北宋時期,在1025年,在東沙洲西北又堆出來一個沙洲,稱姚劉沙,漸漸的與東沙相連。1101年,姚劉沙西北50里又堆積出來一個沙洲,取名三沙洲。
在這幾個沙洲出現之后,附近水域的泥沙淤積速度開始加快,到元朝時又相繼漲出營前沙、馬馱沙、張蒲沙等10余處沙洲。與此同時上海市區、閔行區、浦東新區也逐漸被沙子堆了出來,元朝***在今天上海市區的位置上設置了上海縣,而在上海縣之上則設立松江府。
明朝期間漲出的沙洲就更多了,總共漲出可馬鞍沙、陳恩沙、高明沙、小陰沙、長沙、袁家沙、響沙、高頭沙等30余沙洲。
不過沙洲的大量出現也加快了該水域的水流,尤其是洪水泛濫期間,這里的水流非常快,許多沙洲也因此被長江水沖毀,該地區的沙洲是不斷地出現,又不斷地被沖毀,呈現出來回往復但總體淤積面積持續上漲的趨勢。
直到明末清初前后,這個地方終于形成了一個長200里,寬40里的一個大島,崇明島的雛形就此出現了。
后來經過清朝和民國,崇明島的面積不斷擴大,到了解放前夕崇明島的面積已經有現在的60%,到上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泥沙的不斷堆積,崇明島與西北部的幾個沙洲連接了起來,而這幾個沙洲是屬于江蘇省的,這也導致今天崇明島西北的啟隆鎮和海永鎮屬于江蘇省。
可能會有地鐵。因為崇明島是上海市的一個縣級市,隨著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交通建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據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的規劃,未來將建設崇明南部有軌電車和崇明西部地鐵等交通工具,以提升島上的交通運輸能力。同時,根據現有的公路建設和航空等交通工具,可以預測崇明西部未來的地鐵建設是很有可能的,以更好地滿足居民和游客的交通需求。上海市將崇明島打造成領先的自然生態基地和重要的航空樞紐,因此未來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會更加重視和支持。崇明西部地鐵的建設,不僅可以提高交通出行的便利性,也有助于保障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的保護,為崇明島建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