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繳納員工個人所得稅時:借方是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貸方是銀行存款;
2、企業發放工資,代扣員工個人所得稅時:借方是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職工工資,貸方是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到年底扣的多了,是因為從2019年1月1日起,新個稅法全面推行,個稅計算方法出現了改變,每個月不會再使用固定的征收率,而是按年累積的應納稅額,去匹配適用的預扣率計算。總計應納稅額提升,本月應繳納的個稅可能就每月增加了。新個稅法實施前,公司按月為職工計算并代扣代繳個稅,依據職工每個月收益計算稅金,各月中間從未有過關聯。實施后,職工工資薪金所得的個稅計算采用“累計預扣法”,以職工截至本月勞務報酬所得的累計收入,減掉扣減,進行對應的計算,得到總計應繳納個稅,再減掉去年已累計預繳稅款個稅,進而計算出當月要給職工預扣預繳的稅金。
用戶先打開個人所得稅APP,點擊“我要辦稅”,隨后點擊專項附加扣除填報,填好需要免減的費用就可以。專項附加扣除包含: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利息、住房租金、贍養父母等費用。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稅,以每個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以及專項扣除、專項扣除和依規明確的其他扣減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實就是假如居民年薪沒達到6萬就無需交稅,就沒有以上的專項附加扣除可以免減。此外,依據法律要求,殘疾人、孤老人員和烈屬的個人所得,可以申請免減個人所得稅。
在個人所得稅APP里邊的“收入納稅明細查詢”能查詢到個人所得稅交稅的詳細記錄,可是只有查詢近期3年記錄,查看時是按年查詢。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稅,以每個納稅年度的總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人民幣和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實就是假如居民年薪沒達到6萬人民幣不需要交稅,因此在已申報稅款上方的金額為0人民幣。超過6萬人民幣,居民可以申請專項扣除。本文主要寫的是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分錄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