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銀行模式是指志愿者將參與公益服務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當個人遭遇困難時就可以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中國的南寧、南京、重慶、成都等城市也零星出現了這種模式。以上就是時間銀行模式是什么相關內容。
時間銀行的顯著特點是雙向。時間銀行并不是一個慈善組織,它只是在供與求之間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所以,參加時間銀行的人不需投入一分錢,只需要將個人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即可。成為正式成員后,時間銀行會為每一位添加者10張支票,時間銀行成員可用支票表示時間的支付情況。支付一次,幫助個人為別人提供了一次幫助,反過來也能接受別人的支票。這就是所謂的雙向原則。因此,自添加那天起,時間銀行成員就要做好準備,既可得到別人的時間與幫助,也要準備在時間允許時為別人付出時間與幫助。
1、“時間銀行”規模小、網點少、異地壁壘多,以致服務提供者與服務對象之間匹配對接難、異地“存取”難;
2、服務提供者數量不足、結構單一,未來支取風險大;
3、服務內容單一,專業化程度低,難以涵蓋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全面照顧;
4、“時間幣”換算標準相對簡單,不能體現出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的差異,且各自為政,難以轉移接續;
5、存在缺失***頂層設計、穩定運行機制和線上系統、統一有效的信用擔保機制與評價體系不夠等缺點。
“時間銀行”通過存儲與支取,同時增加的是美德與快樂,增進的是人際間的信任,喚起的是更多人的愛心。此外,這是一個公平的互助模式,在獲得別人幫助的同時,不會讓被幫助者產生負重感。當這種互助成為普遍現象時,用戶會覺得這種幫助很快樂,支取也很快樂,從而形成一種良性的社會道德體系。當然,“時間銀行”畢竟不同于真正的金融機構,這種有道德意味的“銀行”要運轉正常,除了參與者的思想境界之外,還要有必要的規程,使助人者存的時候開心,取的時候也順利,如果滿足不了取的需求,也有相應的彌補機制。事實上用戶也明白,“時間銀行”存取之間不可能一一對等,更多的還是奉獻精神,但有一些規程,“時間銀行”可能會走得更遠更好。本文主要寫的是時間銀行模式是什么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