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是秋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八月。在中國農歷中,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八月的望日(即十五),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
1.仲春:春天的第二個月,也就是農歷的第二個月,是夏天最后一個月,六月的中秋,秋天的第二個月,八月的蒙東,指的是冬天的靠前個月和農歷的十月。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農歷中的二十四個特殊季節,表示季節的變化。
2.孟秋:農歷七月,仲秋為八月,季秋為九月。古人排序時用孟、伯、仲、叔、季,相當于現在的靠前、第二、第三。孟與伯表示靠前個;仲表示第二。
3.仲秋:按照中國的農歷,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
4.仲商:《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中提到:“八月仲秋,亦曰仲商?!?/p>
5.清秋:指秋季,特指深秋;清秋也意指明凈爽朗的。
6.仲秋節:中秋節最初沒有固定的日期,直到唐朝初年才成為固定的節日。魏晉時已有人泛江慶祝中秋節。
7.民間稱呼:中秋節也被稱為“諭尚書鎮牛與左右微服淆,中秋夕泛江”。
8.深秋:在民間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將九月稱為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
9.菊月:九月也被稱為菊月,菊花在這一時期盛開,給蕭瑟的大自然增添了一絲熱烈怒放的色彩。
10.仲秋:秋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八月,這是根據中國的傳統農歷劃分得出的。
11.引證解釋:《書·堯典》中提到“宵中星虛,以殷仲秋”,說明仲秋是秋季中的一個特殊時期。
12.孟冬:指農歷十月,也稱初冬。
13.霜商、商序:在傳統民間九月還有別稱暮秋、涼秋、龍潛月等。
14.黃歷宜忌:根據黃歷來看,2022年農歷九月初八并不是黃道吉日。
15.紅砂日:正月、四月、七月、十月的酉日為紅砂日。
仲秋作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深遠的意義,是農歷八月,古代常被賦予團圓、祈福的象征。九月在民俗中也有著各種不同的稱謂和習俗,反映了古人對于季節變化的敏銳感知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