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會養老保險新政策
社會養老保險是國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勞動崗位后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目的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2014年養老保險法規有哪些變化?我們相信,對于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內容,大多數人都是在持續的關注中。一旦養老保險的相關政策發生了變化,人們會在靠前時間奔走相告。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養老保險法規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
小編提醒,不同的城市,2014年社會養老保險新政策所包含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大家可以登陸當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查看最新的社保政策。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養老保險法規有哪些全新的表現。
靠前,根據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沒有繳納相關的社保費用,最高可以處3倍金額的罰款。這個規定,完全是出于實施全民社保的構想來設立的。以前,有不少單位對為職工繳納五險一金的規定置若罔聞,認為即使不照做,也沒有太大的問題。現在,根據職工養老保險新政策國家加大了對違規企業的懲處力度,這就使得很多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應有的保障。只要堅持下去,我國實現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的藍圖就會最終實現。
第二,根據規定,在繳費不滿15年的情況下,投保人可以通過兩條途徑享受到較長時期的養老待遇。過去,那些繳費不足15年的投保人只能中途中止社會保險,在他們的耄耋之年,根本享受不到社會保險的福利,生活缺乏保障。現在,投保人可以轉入新農保或者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繼續繳費至15年,最終享受到養老保險的好處。
第三,根據規定,繳費滿15年,是投保人可以享受長期待遇的最低要求。只要投保人繳費達到15年的最低年限,就可以在規定的時間開始每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在現行的養老保險法規中,這個要求,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容易達成的。這條規定的落實,也讓很多人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城市案例:新疆2014年社會養老保險新政策解讀
近日,自治區人民***印發了《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辦法》(新政發〔2014〕76號,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兩項制度合并實施,在全區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幫助網民了解相關政策,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侯立賢就相關政策進行解讀。
為什么要將新農保和城居保整合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
答:根據《社會保險法》和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整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要求,自治區黨委***將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列為改革的一項重點目標任務。2009年以來,自治區先后進行了新農保和城居保試點,并在2011年提前實現了制度全覆蓋。兩項制度的建立受到了城鄉居民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但是,由于兩項制度還存在著政策不盡一致、制度不夠完善的問題。如基礎養老金標準不同、繳費檔次選擇余地小、喪葬補助金制度沒建立、經辦管理分散等問題;各項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之間缺乏有效銜接,難以適應城鄉之間勞動力和人口流動逐漸加大的形勢等。如不適時解決這些問題,會阻礙制度效應的充分發揮,不利于縮小城鄉差距,不利于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哪些人可以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答:《實施辦法》明確規定,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城鄉居民,均可以在戶籍所在地參加城鄉居保。這樣采取排除法來界定參保范圍,實際上就是除了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人員以及在校學生以外,其他所有年滿16周歲的城鄉居民全都包括在內。
參保人員怎樣繳費?
答:參保人在14個繳費標準檔次中自主選擇繳費檔次,在繳費時間內,到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或指定的金融合作機構繳納養老保險費。大力推行社會保障卡,使持卡人通過社保卡實現繳費和待遇領取。
村集體或社區怎樣給予參保人繳費補助?
答:有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由村民委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有條件的社區將集體補助納入社區公益事業資金籌集范圍。鼓勵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補助、資助金額不超過最高繳費檔次3000元標準。
***對參保人繳費的補貼是多少?
答:***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對選擇較高檔次標準繳費的,適當增加補貼金額。繳100元補50元、每提高一個繳費檔次增加補貼不少于5元,以此類推。如果選最高檔次3000元繳費,補貼不少于115元。當地***可適情增加補貼額。***對參保人的繳費按年度補貼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