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許多人都會要求公司為自己繳納社保,就算是沒有社保的,也會自己找社保代繳或者自己去社保中心繳納社保,可見社保對于人們的重要性。作為社保人員、單位,每年都需要繳納社保。那么大家知道社保繳費時間是多長?社保繳費規定是怎么樣的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說說。
一、社保每月的繳費時間:
每月1-10日為社保經辦機構審核期,已經受理過的增減業務進行審核結算,并核定當月的征收數據。每月11日至當月最后一個工作日為對單位受理申報時間。繳費單位若有人員增減變化,須在當月及時到社保經辦機構**相關手續(每年年度申報當月不受理人員增減,當月新增單位除外)。
每月10號,社保經辦機構核定出當月數據后,由參保單位到地稅部門繳納社會保險費。
二、我國社保繳費時間是多久:
要知道社保繳費時間為多少,需對“社保繳費年限”有一定的認識,社保繳費年限是指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規定繳納養老、醫療、失業等有關社會保險費的累計年限,是計發社會保險待遇的依據之一。此外,社保繳費年限不同于連續工齡,但二者在時間上有一定的沿承關系。
按照相關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累計繳費不足15年,且未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可以書面申請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終止其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并將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此外,國務院出臺了《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中明確指出,需切實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全面實施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落實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實現醫療保險繳費年限在各地互認,累計合并計算。新政的實施能方便廣大異地就業人員接續保險、維持社保繳費年限,方便就醫。
根據《社會保險法》規定,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一是必須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二是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累計繳費滿15年。
需要說明的是,規定最低繳費年限為15年,并不是說繳滿15年就可以不繳費。對職工來說,繳費是法律規定的強制性義務,只要在用人單位就業,就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費。同時,個人享受基本養老金與個人繳費年限直接相關,繳費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大,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
按照我國醫保制度,參保人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退休后可享受相關醫療保險待遇,不再繳納醫保費。不過,這個醫療保險繳費年限各地規定并不統一,一般為20~30年不等,繳費參數也不一樣。異地就業,醫保關系無法轉移接續并累計計算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將來的退休醫保待遇。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說的“累計繳費”,是指繳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累計達到國家規定年限,但不包括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繳費年限。
另外,社保中的失業保險待遇享受,一般也會有繳費年限的限制,根據相關規定,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的,才能從失業保險基金中領取失業保險金,當然,這只是失業保險金領取條件之一,領取失業金還有其他的條件需要滿足,具體也是需要咨詢當地的社保局。
生育保險跟失業保險差不多,要想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也是需要生育時參加企業生育保險連續繳費時間滿一年,這個一般是生育保險最低繳費年限,至于其他的報銷條件則需要咨詢當地的社保局。
“社保最少要交多少年”這個問題最重要的部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因為,這兩個險種涉及到我們退休后的養老保障與醫療保障,由上可知,養老保險最少要交15年,醫療保險最低繳費年限因地而異,需要咨詢當地的社保局。
總結:社保繳費的時間相關內容大家一定要清楚,不要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