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卡和醫保卡區別主要體現在社保卡比醫保卡更便民。社會保障卡發放以后,個人醫療賬戶不再劃撥到醫保卡上,改為劃撥到社會保障卡賬戶上。本文講為大家介紹社保卡和醫保卡區別體現在哪里,并以深圳市為例,進行具體講解。
社保卡和醫保卡區別
社會保障卡與醫保卡是有區別的。醫保卡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了方便劃撥參保人個人醫療賬戶而跟銀行合作發行的銀行借記卡。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每月將參保人個人醫療賬戶資金劃撥到醫保卡賬戶上。醫保卡除了具備銀行借記卡儲蓄、消費、轉賬等功能外,持卡人可以在藥店購藥、醫院看病時使用醫保卡支付就醫購藥時的醫療費用個人負擔部分,不能用作其它用途。
社會保障卡是加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IC卡,除了具備醫保卡以上功能以外,還作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的身份證,查詢個人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信息;**就業失業登記、申領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待遇;申請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職業資格鑒定、待遇資格認證;各種資金待遇發放,使用范圍擴大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各個方面。
以深圳為例看社保卡和醫保卡區別
社保卡目前主要應用在基本醫療保險領域。一般而言,和傳統的醫保卡相比,社保卡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實時結算。以深圳市為例,以往參保人員需先行墊付,報銷過程至少需要兩三個月。對于醫院和用人單位來說,醫院門診醫療費用須由人工進行審核結算,用人單位得收集和整理費用單據后到經辦機構才能報銷,這無形之中增加了很大的工作負擔。
有了社保卡之后,參保人員不用拿著大量的現金去醫院就診了,因為社保卡實現了零墊付。持卡就醫后,患者只負擔個人自付、自費的醫療費用,應報銷的費用由醫療機構與醫保部門直接結算。過去往往幾個月才能解決的報銷難問題,現在可能只需要幾十秒鐘就能輕松解決了。
醫保卡所帶來的另一大弊病是各家醫院各自為政,不同醫院之間的就診卡無法相互通用,給患者就醫帶來不便。社保卡則可以替代就診卡,實現就醫一卡通。由于社保卡具有信息記錄和信息查詢的功能,患者歷次就診的數據可以存儲起來,社保卡也就成了一份連續記錄的電子病歷,有利于醫生更好地了解病史和進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