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是國家對老年農民的一種普惠式的社會福利待遇,是中央和各省及市、縣(市)區***財政全額支付的。目前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國家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全國新農保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
小編介紹,我國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據統計,各地基礎養老金標準不一,目前上海標準最高,每月為540元,而吉林、河北、安徽等省份每月只有55元。這意味著,上海居民與河北等地居民,每月基礎養老金待遇至少相差10倍。
農村基礎養老金怎么算?
社會保險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按月領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解讀】本條系關于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的規定。
1、保險待遇的組成
(1)基礎養老金。目前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如北京市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280元。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繳費的資助,地方***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儲存額參考央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與現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系數相同。參保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中的資金余額,除***補貼外,可以依法繼承;***補貼余額用于繼續支付其他參保人的養老金。
2、養老金待遇領取條件
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于15年。
以北京市為例: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
(一)個人賬戶資金: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其他收入及利息。
《試行辦法》施行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資金(個人繳費、集體補助、財政補貼、其他收入及利息)并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二)基礎養老金。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一)按月享受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兩部分組成。
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領取標準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實行分段計發。
2004年7月1日前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員,在2008年1月1日前繳納的保險費按8.8%的計發系數確定個人賬戶養老金標準。
2004年7月1日之后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員,在2008年1月1日前繳納的保險費按5%的計發系數確定個人賬戶養老金標準。
《試行辦法》施行之日起,參保人員繳納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確定個人賬戶養老金標準。
從2004年7月1日至《試行辦法》施行之日,達到領取年齡并按月領取養老金的人員,重新核定個人賬戶養老金月領取標準,《試行辦法》施行之日按照重新核定的標準發放。
2、基礎養老金標準
基礎養老金標準全市統一,為每人每月280元,從2008年1月起施行。發放基礎養老金所需資金由市、區縣財政共同籌集,分別列入市、區縣財政預算,市財政按區縣功能定位向遠郊山區縣適度傾斜。
(二)一次性養老待遇
參保人員達到領取年齡時,不符合第五條規定的按月享受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條件的,享受一次性養老待遇,其待遇為個人賬戶全部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