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發了一條內容,引發了關于90年代中國銀聯還沒誕生之前,萬事達卡和Visa卡在沒有中國銀行卡清算牌照時,是否可以發卡的討論。這個話題很有意義,這里為卡友做一個解讀。
中國的信用卡在1985年由中行發行,國際卡組織萬事達卡和Visa1987年就進入中國,并發展中國銀行成為雙卡組織會員,但是由于當時中國金融體制尚未開放,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經營受到限制。萬事達卡和Visa均沒有獲得相應的人民幣業務經營資質(至今都尚未獲得,萬事達卡已經獲得央行的批準進入籌備),因此他們在中國境內業務主要是為境外持卡人提供中國境內商戶刷卡及其它相關服務。
由于中國的信用卡業務沒有專業轉接清算機構統一管理,因此銀行都是根據萬事達卡和Visa的業務規則自行制訂相關的業務規則,所以當時發行的信用卡出現了一種現象,就是這些信用卡都使用的是萬事達卡和Visa卡標識和Bin號(卡號),同時在卡面標注了“只限于中國境內使用”等字樣,在發卡銀行自身網絡中使用,不能跨行使用,見圖一、圖二。
另一方面,萬事達卡和Visa卡也為國內會員銀行提供信用卡業務支持,但只能發行用于境外使用的國際卡(美元幣種),見圖三、圖四。真正實現一卡境內外通用,還是從2002年招行發行雙標信用卡開始的,但是雙標卡只是在一卡中將國內銀聯網絡和境外外卡網絡放在一起,使用上是兩個系統切換,便于用戶使用,雙標卡也是中國特定時期的特定產品,會隨著外卡組織落地中國市場而逐漸取消。
中國的銀行卡可以貼有國際卡組織標識,卻無法在其網絡上使用這種現象,正是中國銀行卡的發展歷史進程中的特殊現象,今天很多卡民已經難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