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已退休的父母,或者是爺爺奶奶每月能領多少養老金。當然,不同地區所領的金額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相同的是,每年的養老金基本都在上漲。那么養老金又上漲了多少呢?
新規出臺了,繳費檔次和繳費金額都做了新的調整:
比如廣東去年分了10檔,你可以在120元~3600元之間選擇繳費額度,今年調整到了180~4800之間。咱們每年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繳費檔次。
合肥的個人繳費檔次從原來的12檔調整為14檔,最低交300,最高交6000。對于特殊困難群體,有保留100元、200元的繳費標準。
內蒙古將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上限由原來的3000元調至7000元。按照內蒙古此前相關文件規定,個人繳費標準為每年100元-3000元13個檔次,調整后變為每年200元-7000元共12個檔次。
而且交的多,***補貼也更多,補的錢都會進入咱們的個人養老賬戶里。
城鄉居民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這次上漲的部分為基礎養老金。
此前,中央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88元/月,調整后為每月最少93元。而各地居民基礎養老金漲幅存在差異。
比如,在廣東,繳費年限超過15年,每多交一年,退休后的基礎養老金就多發一些。同樣在廣東,如果你交了25年養老保險,多交了10年,每個月能多領30元。
而且對于年齡大的朋友,基礎養老金每個月也能多領幾塊錢。雖然漲幅不大,每個月就只有幾十塊。但對于沒收入的老年人來說,補助還是不小的。
居民養老金上漲后,什么時候開始領?各地之間也有差異,比如深圳是2020年1月1日開始領,而山東是7月1日。
老有所依是中國傳統思想,養老保險能守護我們老年基本生活尊嚴,避免陷入生活窘境。養老保險是國家福利政策,希望每個人都不要輕易放棄繳納。
十六年來,養老金每年都上漲。那是不是說明以后每年都會漲?
其實,無論國家有無出臺相關政策,職工養老、居民養老也還是會每年上漲。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職工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
而個人賬戶養老金和自己的繳費年限、繳費金額掛鉤,交得越多,領得越多。
基礎養老金則和社會平均工資掛鉤,如果當地平均工資漲了,養老金也會上漲。
舉個例子,2016年北京的社會平均工資為7706元/月,2017年上漲為8467元/月。
假設王大爺2016年每月領3468元養老金,社會平均工資上漲后,2017年則可以領3810元。
至于居民養老,一般會由當地的***進行調整,每次政策調整后,每個月能多領幾十塊錢。
?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是一項養老保險制度,它是實施提前實現了我國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目標,對于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意義重大。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加劇轉型,人口老齡化和家庭結構小型化趨勢愈加明顯,城鄉居民的養老問題越來越突出,養老保障問題備受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實現讓全體人民“老有所養”的目標,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障體系。2009年9月1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標志著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部分地區在“新農保”制度的基礎上,適時調整制度安排,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建立起全覆蓋的統一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這項制度的建立打破了城鄉二元化界限,使得社會養老保險向著城鄉一體化轉變,朝著社會公平邁出了重要一步。在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快速發展轉變時期,如何正確認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安排,正確認知其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著力從制度層面推進和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制度在大規模推廣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期待著為其他地方城鄉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統籌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參考。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可以緩解不斷加劇的養老壓力,同時大家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一些商業的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