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學費、書費等一年8萬元左右,除了每年必須繳納的學費、書本費以及住宿費外,還要進行雅思、托福等課外輔導,還要承擔參加托福和SAT考試的費用,一年下來平均花費十萬元很正常。
“考一次托福大概要1500元,去香港考SAT要5000元。他們班里的孩子基本都參加了一些國外游學,一次就需要三到六萬元。”
一筆賬算下來,張林說,一年的花費保底是10萬元,上不封頂,多多益善。
張林是濟南一家私企的高管,家里的經濟狀況比較寬裕。即便如此,張林依然覺得孩子的教育花費是家庭支出最大的一部分,甚至為了給孩子留出讀書的錢,自己和孩子媽媽都是
“節(jié)省了再節(jié)省,孩子他媽買衣服都是找打折的。”
“普通班的我看也不少花,我們公司同事的孩子就是參加國內高考,暑假的時候找名師輔導,上大課一節(jié)課都要200多元。一個暑假光補習班就能花上一萬多。”
張林說,“哪個高中的孩子不是出了學校就進補習班了,前兩天還聽他們說濟南有些名師的班一節(jié)課收費都400多了。”
在張林看來,孩子的成績一半拼自己,一半拼家長。如果孩子不是先天特別的聰明,那就只有全家一起和孩子在課外努力。
在張林看來,如今孩子的競爭非常激烈,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資源的競爭,既然家中具備讓孩子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條件,就應該好好利用。
“從來不上補習班學習還能很好的孩子也有,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沒這個天分。”
張林說,雖然自己的孩子考入了很好的大學,但是他還是認為孩子并不屬于特別有天分的聰明孩子,
“我能提供給他的資源基本都提供了,已經給他創(chuàng)造了比同齡人更好的條件。家長給孩子花錢,很多時候也看不到效果,而且也能看出很多輔導班的老師水平一般。但是如果不花,心里更沒底,怕孩子將來會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