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工資,是一項反映工資總體水平的指標,指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它不同于每一個人的具體工資水平。日前,關于20省份平均工資出爐引起關注,那么哪個省份的平均工資最高呢?
平均工資反映出一個城市的經濟與收入水平,人們的平均工資越高說明這個城市的經濟水平越高,那么在這20個省份里,你所在的城市上榜了沒有?關于平均工資你拖后腿了嗎?
在工資問題上,老百姓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平均”二字。從純理論的角度考慮,用“平均數”來表達居民財富水平的變化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但是,如果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與社會現狀相結合,那么,“平均數”很有可能難以客觀反映社會現狀、反映群眾的真實生活水平。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1日,全國至少已經有20個省份公布了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水平,目前,北京分別以131700元和70738元領跑全國。增速方面,多地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增長速度低于非私營單位。
北京工資水平暫居首位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74318元,同比名義增長10.0%,增速比2016年加快1.1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8.2%。
數據還顯示,2017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5761元,同比名義增長6.8%,增速比2016年回落1.4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0%。
之后,各省份陸續公布當地的平均工資水平。記者梳理各地統計局數據發現,截至6月1日,全國至少有20個省份公布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水平。
目前來看,不管是城鎮非私營單位還是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水平超過全國的并不多。非私營單位方面,超過全國水平74318元的只有北京、浙江、廣東、江蘇、青海5省市;私營單位方面,除暫未公布數據的云南、內蒙古、黑龍江,超過全國水平45761元的只有北京、廣東、重慶、江蘇、浙江。
北京這兩項平均工資均暫列各地首位。2017年,北京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31700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0738元。
多數省份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集中在6-8萬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集中在3-5萬元。從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方面,河南較低,為55495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方面,山西較低,為31745元。
平均工資增速普遍個位數
平均工資增長方面,實際增速超過兩位數的省份,已經不多。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增速上,青海、河北兩省暫列靠前,扣除物價因素后,實際增長均為11.8%。
云南省實際增長11.6%,山西、河南兩省也實現了超10%的增長,其余省份的增速都是個位數。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增速上,暫時沒有兩位數增長的省份,廣東實際增速為8.8%,海南、河南兩省實際增長均為8.7%。另一方面,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增速快于私營單位,也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從全國來看,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8.2%,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實際增長5.0%。地方上,除云南、內蒙古、湖南、黑龍江暫未公布私營單位增速外,其余16個省、市、自治區中,僅廣東、海南、吉林三省私營增速快于非私營。
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增速上,有數個省份出現3%—5%較低增速,青海、陜西、山西、河北的實際增長速度分別為3.3%、3.33%、3%、2.6%。
對于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出現較低增速,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對記者分析稱,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私營單位面臨的壓力與挑戰更大,經營效益提升難度不小,工資增速自然會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