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求職是如今找工作很常見的一個找工作途徑,但其中也存在著很多貓膩和陷阱,近日有媒體報道了常州兩女孩求職被拐的新聞,據稱兩女子在網站向該職位遞交簡歷后,竟被拐賣到按摩店,那么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如何避免網絡求職陷阱?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常州兩女孩求職被拐賣
常州年輕女孩小菲(化名)和許多初入社會的青年一樣,通過國內一家知名招聘網站尋找工作機會。2017年6月17日,她看到常州一家酒吧在招聘服務員,便通過網站向該職位遞交簡歷。次日,自稱招聘方的男子胡某加了她的微信,并約定面試時間和地點。
在酒吧,小菲見到自稱面試官的胡某及另一名男子葉某。面試結束后,胡某稱上海KTV服務員的工資更高,勸小菲先去上海工作一個月,一個月后再把她接回來繼續在酒吧上班。小菲答應了,并不知道自己已經踩進一個陷阱。
6月19日,胡某雇車將小菲送至上海一家賓館,最后兩女孩求職被拐賣給開按摩店的谷某。人生地不熟的小菲被谷某強行帶至其家中居住,并扣押了手機和身份證,還強迫其在按摩店賣淫,遭到小菲強烈反抗。不久之后,小菲趁店里人少時偷偷逃走,一家飯店里的好心人收留了她,讓她躲進包廂,并給她買了衣服和鞋子,將她送至公交車站。公交司機了解情況后,直接將她送到了就近的派出所。隨后,警方又從谷某處解救了另一名女孩,該女孩也是通過該招聘網站尋找服務員工作時被騙的。
2017年12月14日,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依法對犯罪嫌疑人谷某以涉嫌收買拐賣婦女罪提起公訴,谷某被閔行區人民法院判處***六年,并處罰金5000元。2018年3月15日,閔行區檢察院依法對犯罪嫌疑人胡某以涉嫌拐賣婦女罪提起公訴,胡某被閔行區人民法院判處***十年零六個月,***一年,并處罰金1萬元。2018年3月27日,閔行檢察院將葉某以涉嫌拐賣婦女罪批準逮捕,目前該案已進入審查***階段。
本案中的被害人小菲雖然逃出魔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胡某等三人也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招聘網站正日益成為年輕人尋找工作的主要信息渠道,但接連發生的各類案件卻讓其中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如何避免誤入網絡求職陷阱?
1,認真審核網絡信息的招聘內容,是否講明了招聘崗位、招聘條件、招聘待遇的具體限定?檢視招聘內容上是否存在崗位、條件、待遇上的不協調性,尤其是低門檻、高工資的情況。
2,通過網絡資源查找和審核關于用人單位的相關信息,對用人單位力求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3,拒絕獲取招聘信息時的高交費,拒絕上崗之前的高額培訓費,拒絕上崗之后的高額押金交費,因為這些情況都是招聘陷阱的常見手段。
4,求職上崗之后,是否簽訂勞動合同?對勞動合同的內容要認真審閱,尤其是對于崗位、工資、處罰的具體約定,避免超出法律規定的、未經雙方協商而由用人單位單方面添加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