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后,供給側改革頻頻被提及,因為在此之前,我們國家主要是以需求側改革為主,召開中央經濟會議之后以供給側為主,但無論是需求側還是供給側,都是為了增長國家GDP,只是方式不同。
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在于:
需求側:
眾所周知,拉動經濟的三大馬車是:投資、消費和出口,所以需求側改革是通過擴大內需,擴大投資、鼓勵消費等手段拉動經濟增長。所以需求側改革利好一些消費類、以出口為主的企業(yè)。
供給側:
當下我國經濟體系呈現(xiàn)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狀況,所以要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
因此供給側是通過鼓勵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淘汰落后企業(yè)、降低稅費等方式促進經濟增長。但由于以前供給側過度,所以后面就有供給側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