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債券的定義
債券(bond)是一種金融契約,是***、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者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預期年化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
債券與股票
債券的本質是債權債務憑證,債券購買者或***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者(債券購買者)即債權人。股票就是股份公司發給股東作為已******的證書和索取股息的憑證,是一種所有權憑證;發行股票獲得的收入構成企業的收入,而債券所得是企業的債務;發行人必須是把債券利息支付給***者之后,才付給那些股票***者股息和紅利;企業經營不好的時候,可以減少股息支付給***者來渡過難關,但是債券卻不能這樣做,即股息與企業經營狀況有關,而債券與之無關;債券預期年化利率固定,而股票收入不固定;債券本金要償還,而股票不會,當然除非是某些可贖回優先股;債券風險小,而股票大。
二、債券的分類
1、按發行主體分類
國債:又被稱為金邊債券。由中央***發行的債券。它由一個國家***的信用作擔保,所以信用最好。
地方***債券:由地主***發行,又叫市政債券。它的信用、預期年化利率、流通性通常略低于國債。
金融債券:由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行。信用高、流動性好、安全,預期年化利率高于國債。
企業債券:由企業發行的債券,又稱公司債券。風險高、預期年化利率也高。
國際債券:國外各種機構發行的債券。
2、按償還期限分類
短期債券:一年以內的債券,通常有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十二個月幾種期限。
中期債券:1-5年內的債券。
長期債券:5年以上的債券。
3、按償還與付息方式分類
定息債券:債券票面附有利息息票,通常半年或一年支付一次利息,預期年化利率是固定的。又叫附息債券。
一次還本付息債券:到期一次性支付利息并償還本金。
貼現債券:發行價低于票面額,到期以票面額兌付。發行價與票面額之間的差就是貼息。
浮動預期年化利率債券:債券預期年化利率隨著市場預期年化利率變化。
累進預期年化利率債券:根據持有期限長短確定預期年化利率。持有時間越長,則預期年化利率越高。
可轉換債券:到期可將債券轉換成公司股票的債券。
4、按擔保性質分類
抵押債券:以不動產作為抵押發行。
擔保信托債券:以動產或有價證券擔保。
保證債券:由第三者作為還本付息的擔保人。
信用債券:只憑發行者信用而發行,如***債券。
三、債券的期限
債券期限是指從債券的計息日起到償還本息日止的時間。在債券發行時就確定了債券還本的年限,債券的發行人到期必須償還本金,債券持有人到期收回本金的權利得到法律的保護。
債券按期限的長短可分為長期債券、中期債券和短期債券。長期債券期限在10年以上,短期債券期限一般在1年以內,中期債券的期限則介于二者之間。
債券的期限越長,則債券持有者***越慢,在銀行預期年化利率上升時有可能使***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受到影響。債券的期限越長,債券的***風險也越高,因此要求有較高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作為補償,而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高的債券價格也高。所以,為了獲取與所遭受的風險相對稱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債券的持有人當然對期限長的債券要求較高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因而長期債券價格一般要高于短期債券的價格。
四、債券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
債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一般來自三個方面:債券的利息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資本利得和再***預期年化預期收益。
1、債券的利息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這是債券發行時就決定的,除了保值貼補債券和浮動預期年化利率債券,債券的利息收入是不會改變的;
2、資本利得,即債券買入價與賣出價或買入價與到期償還額之間的差額,當賣出價或償還額大于買入價時,為資本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當賣出價或償還額小于買入價時,為資本損失。
3、再***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是***債券所獲現金流量再***的利息收入(債券記息時間終止前)。
債券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一般在4%—6%之間,***的期限越長,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預期年化利率越高。我們以14國開12為例,該金融債券為1年期固定預期年化利率債券,票面預期年化利率為4.50%,債券面值100元,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債券起息日為2014年5月9日,上市交易日為2014年5月13日,付息兌付日為2015年5月9日。又如,發行日期為2014年8月10日至8月19日的兩期國債均為固定預期年化利率、固定期限品種,最大發行總額400億元。其中3年期票面年預期年化利率5%,最大發行額240億元;5年期票面年預期年化利率5.41%,最大發行額1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