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產法:生產法是從生產層面計算國民生產總值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總產出-中間投入=增加值,GDP=各行業增加值之和;
2、收入法: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中各規模經濟造就收益的層面計算GDP的一種方法。即各常住部門的增加值相當于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和營業盈余四項總和。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GDP)=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
3、支出法:支出法是以最終使用的角度來計算GDP以及使用去向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GDP)=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
地區生產總值實際上和gdp并不是一個東西,兩者的定義不一樣。gdp是指一定的時間內(一個季度或一年),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常制造出的全部成品和勞務的價值。生產總值就是指所在地區全部常住企業在一定的時間內生產活動的最后成效。對此,用戶可以從這當中發現這二者的統計策略完全不一樣。
在gdp的統計分析中用戶可以發現一狀況,那便是本身沒有將所有在行業以外進行活動的價值包含進去,尤其是gdp漏掉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物品與勞務的價值。并且比較明顯的是,它不僅不屬于環境質量,同時也沒有去涉及收益與分配問題。對此,它這種局限代表著它無法繼續融入整個經濟的發展。而生產總值就比gdp要強化許多,它指的是成品和勞務的價值。換句話說就是一個蘋果從種出去或者到吃到一個人的口中,再到它變成廢棄物,這一系列的活動都將會在生產總值過程中發現。而gdp的統計估計就是統計分析到蘋果賣出去的這個環節。
gdp并不是簡單的代指消費還是收入,gdp是指國民生產總值,一般來說是包含消費、***、***支出和凈出口值。gdp一般是用于考量一個國家經濟情況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