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購可轉債時,轉股溢價率是***者判斷***價值的主要參考指標之一。那么,可轉債轉股溢價率是什么?越高越好嗎?下面就和本站一起來了解一下。
可轉債轉股溢價率是什么?
可轉債是可轉換成股票的一種有價證券,上市后在一定時間內可以轉換成股票,轉股價在合同中會有寫明,轉股溢價率是指可轉債市價相對于其轉換后價值的溢價水平。
轉股溢價率=可轉債面值/轉股價值-1,轉股價值=轉債價格/轉股價格*正股價格。
越高越好嗎?
例如:可轉債面值為100,轉股價為20元,對應的正股價是15元,那么轉股價值=100/20*15=75元,轉股溢價率=100/75-1=33%。這時***者進行轉股操作,每張債券損失100-75=25元。
如果轉股價為10元,當其對應的正股價為12元時,則其轉股價值=100/10×12=120元,轉股溢價率=100/120-1=-17%,這時***者進行轉股操作,每張債券可以多獲得120-100=20元的收益。
對想繼續持有可轉債的***者來說:可轉債溢價率為正比較合適,且可轉債的溢價率越大越好,正溢價率意味著轉債價值比轉股價值要高,此時***者持有債券更為劃算。
對將要把可轉債轉換成股票的***者來說:可轉債溢價率為負比較合適,且轉股溢價率越小越好,負溢價率意味著轉債價值較轉股價值要低,此時換成股票會更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