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定報廢原因:首先需要確定固定資產報廢的原因,可以是因為老化/損壞/過時等。這個環節通常由相關責任人或管理部門進行評估和決策;
2、編制報廢申請:相關責任人或管理部門需要準備一份報廢申請文件,該文件應包含報廢資產的詳細信息/報廢原因/評估報廢價值等;
3、審批報廢申請:報廢申請需要經過審批程序,通常由企業的財務部門或有關管理部門審批。審批過程可能包括評估資產價值/審核文件合規性等;
4、固定資產賬戶的處理:在企業的固定資產賬戶中,將被報廢的資產從賬面價值中減少,并在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賬戶中轉移相應的減值金額,以體現資產的實際價值;
5、報廢資產的處理:一旦賬務處理完成,企業需要對報廢資產進行實際處理,將包括出售/捐贈/報廢處理等。這個過程通常由企業的相關責任人或管理部門負責,并需要妥善記錄相關的憑證和文件。
1、直線折舊法:這是最常見的折舊方法之一。根據直線折舊法,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在其使用壽命內按平均年折舊額進行分攤,每一年折舊費相等;
2、平均年限折舊法:平均年限折舊法又稱為雙倍余額遞減法。在這種方法下,資產的折舊費用按照固定百分比應用于資產未折舊價值的平均年限,每年折舊費用逐年遞減;
3、雙倍余額遞減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又稱為加速折舊法或遞減折舊法。該方法在資產的早期年份應用較高的折舊費率,然后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降低。這使得資產在早期年限內有更大的折舊費用,然后逐漸減少;
4、生產量折舊法:這種折舊方法基于資產的使用情況與產出量之間的關系。根據生產量折舊法,資產的折舊費用根據實際生產量或使用量進行計算,使用量越高,折舊費用越多。
1、繼續使用資產:如果固定資產在達到其預計壽命后仍然能夠繼續使用而沒有發生明顯損壞,企業可以繼續使用該資產而不進行進一步的折舊。在這種時候,資產仍然可以產生價值和收益,但不會再計提新的折舊費用;
2、出售或處置資產:假如資產已不再需要或無法再繼續使用,公司能選擇將其出售或處置。在這種時候,企業需要根據實際出售或處置的金額和相關成本,計算并記錄資產凈收益或凈損失。